泰迪熊犬赏析网

注意!你可能错过的吉林非遗:草木泥石

10-10

注意!你可能错过的吉林非遗:草木泥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在技艺方面的记忆

承载了已传承千年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

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吉林的非遗文化

值得每一位吉林人去思考

很多小伙伴认为非遗离自己很远

其实不然

非遗有着很强的精神性、审美性

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可能在你的身边

那些无意中错过了的草木泥石

就藏着一种吉林的非遗

今天小吉就带你科普一下

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深入感受“非遗”的魅力

“草”

吉林草编

草编技艺,是非遗传承项目之一,主要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成各种工艺品。

草编文化可追溯至河姆渡人时期,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

吉林草编传承古人草编技法、并推陈出新融合现代工艺,再结合东北本地特色原材料,以玉米叶、乌拉草等东北本地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种草编产品,形成了独特的纯手工草编文化。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草编技艺传承有吉林省东霖草编、韩氏草编等。

“木”

通榆木版年画

19世纪初,清朝政府在科尔沁东部草原开禁放荒,关内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移民大量进入通榆。一些民间艺人随之迁入,并带来了他们的家庭传承,木版年画就在那一时期传入通榆。

李向荣的曾祖父李祥1868年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千佛山迁至通榆,他把木版年画的技艺传给了后世子孙。传承脉络为曾祖父李祥—祖父李连春—父亲李兴亚—李向荣。李连春曾在现在的瞻榆镇开办年画作坊,为区别自家木板年画与其他作坊的作品,他在自制年画木板的一角做了印章。因当时所住地归洮南府管辖,故取名“洮南李”。

“洮南李”年画以传统年画为主,以民俗传说、喜庆吉祥等为题材,乡土气息浓郁。通榆木版年画列入白城市第一批、吉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命名为“闯关东年画”。2011年确立李向荣、高静为通榆“闯关东年画”省级代表传承人。

“泥”

泥 塑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型的雕塑工艺品,或彩或素,以动物、人物为主。其制作方法是将粘土捣鼓均匀,再捏成各种人、物或其他造型的泥丕,然后自然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有的还需经过烧制形成陶艺。

泥塑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门与泥打交道的艺术,就一直处于发展与传承之中。作为陪葬品,春秋战国时就出现成型的陶兽、陶俑。秦始皇兵马俑更以其规模磅礴、造型精美绝伦令世人惊叹。两汉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宗教题材的造像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泥塑的发展。到了隋唐,泥塑艺术达到一个顶峰。

晚清就已经出现两个著名流派,即南方的无锡惠山泥人,北方的天津“泥人张”,吉林省比较知名的泥塑有关东泥人张、辽源韩氏泥塑。

“石”

松花石砚雕刻技艺

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匠人稳稳端坐在“石头”书卷前,手里握着一把“刀笔”,细细地剔,轻轻地刻。仿佛武林高手般运全身气力于指间,以刚劲有力的横竖撇捺,在柔滑光润的石头上雕刻出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这石,是松花石;这砚,是康熙皇帝钟爱的松花砚。

松花石砚诞生于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被称为砥石砚,自问世以来备受推崇。在清代,作为宫廷御砚,松花砚被视为国宝。随着清朝的灭亡,松花石也停采近200年。1979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刘祖林成为通化市工艺美术品厂的一名美工,亲自雕刻出当代第一方松花石砚,至此失传了200年的松花石砚重现天日。

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有很多技巧,在砚面上用刀法表现线,就如同中国画中的白描。但画里一条线只需毛笔一勾即成,走刀却要双刀滑行,或两刀全立,或一立一偏。所谓偏刀也称片刀法,也像白描双勾中用粗线或细线去表现物体的明暗转折与虚实关系一样,有粗有细,可深可浅,刀见轻重缓急,线显远近虚实。

2007年6月,松花石砚雕刻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杯猫视频

和田玉吧手镯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