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黄河魂 戈壁情”中国赏石城•乌海十年宣传推广活动举办之际
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
乌海,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座城市,奇山异石铸就了人们对石头的喜爱。5000年前先民留下的被誉为“天书”的“太阳神”岩画,开乌海赏石文化之先河,为乌海“中国赏石城”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渊源;被赞为“太阳石”的煤炭资源,也为乌海赏石文化提供了火热的发展源泉。
多年来,我市弘扬传统文化,推进赏石事业繁荣、赏石产业发展,赏石文化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中国赏石城”城市文化名片更加耀眼。
赏石事业繁荣发展
我市地处黄河上游中段,西接贺兰山和乌兰布和沙漠,东依桌子山脉,黄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形构造给我市的藏石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奇石资源。我市周边的阿拉善盟及甘肃省、青海省等都是享誉全国的奇石产地,这为乌海奇石爱好者提供了机遇。
我市的藏石赏石活动兴起于1996年,时任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的郝孝礼,被裸露在戈壁滩上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奇石深深吸引住了。他和朋友几次捡石头的经历,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产生了办奇石展览的念头。
此后,郝孝礼等人四处考察奇石市场并选购了以灵璧石为主的大量奇石。
1997年秋,郝孝礼用原群艺馆楼下的临街“门脸房”和后院地下室作为展室,举办了乌海首次奇石根雕展,共展出百余块奇石。
1999年4月,他们建起了乌海奇石博物馆。从此,他们四处出击,遍访名石,全国各地的奇石纷纷来到乌海:安徽的灵璧石、兰州的黄河石、洛阳的牡丹石、山东的五彩石、广西的红芙蓉石、江苏的硼石……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许多人爱上了奇石。这些玩石爱好者,每每三五成群,在本地或去阿盟采集奇石。在不断地寻找拾捡中,他们对奇石文化日渐加深,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奇石收藏家,这些人不仅藏品多,还具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平。
我市将赏石文化建设列入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加促进了赏石文化的发展。奇石收藏从无到有,其发展之迅速、普及之广泛令人惊叹。赏石队伍日益发展壮大,赏石家水平不断提升,呈现藏家众多、精品丰富、层次高雅、文化内涵深邃等特点。赏石爱好者达万余人,我市的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从2012年的4人增加至69人,全国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达6人。我市赏石爱好者崭露头角,在全国赏石博览会上10余人次获金奖和银奖。
目前,我市藏家、玩家手中几乎拥有全国各地所有的奇石,且数量和质量均可观。特别是戈壁石收藏,在全国屈指可数,已被全国石界所公认。中国著名赏石家、《中华奇石》杂志主编陈西先生称赞:“乌海石友的奇石藏品品位之高,都是出乎预料的。乌海石友的戈壁石收藏应是全国最好的。”
赏石产业发展迅速
伴随着藏石赏石活动的活跃,奇石市场也应运而生,奇石产业异军突起,渐成气候。
2003年,海勃湾区花鸟市场有了奇石销售店铺。
2004年,许多阿拉善盟石商每逢星期六便在市影剧院北侧摆摊,形成了假日市场。
2006年,我市在市人民公园南门规划建设了奇石街,通过实行免税政策将零散奇石销售商集中起来入驻奇石街,逐步形成了以经营奇石为主,兼营根雕、玉雕、字画等经营格局。
2007年8月,我市举办了“中国观赏石——乌海博览会”。
2008年,“2008中国·乌海观赏石博览会”举办。
2009年,我市举办了“中国观赏石·乌海博览会暨巴林石精品展”,吸引了更多的石商参展,创下销售额高达1000余万元的纪录。
2010年,第四届“中国·乌海观赏石国际博览会”举办。
2011年,第五届国际赏石文化博览会举办。
2012年,第六届“中国·乌海观赏石国际博览会”和第二届乌海人藏石大观图像暨精品奇石展举办。
2013年,中国赏石城·乌海第七届观赏石博览会举办。
2014年,我市首家古玩奇石城开业。
从藏石收藏热到产业发展之路,我市已举办七届中国乌海·观赏石博览会和各类赏石文化交流活动50余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爱石之人和专家学者。各类活动参展石商从百余家增加到500余家,且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不同产地的观赏石纷纷呈现,交易额由最初的数百万元增长到数千万元以上,赏石会展活动从品牌效应向产业效应转变的模式,将乌海藏石赏石热推向了高潮。目前,乌海每年奇石会展交易、假日市场、民间交易额累计达到亿元。
奇石市场日益兴盛,产业优势逐步凸显,我市已成为周边重要的奇石集散地,赏石一条街、遍布城区的石馆更是成为石友们的精神家园,赏石文化已逐步与生活紧密相接、与经济镶嵌辉映。
赏石文化成就突出
我市是全国屈指可数大力弘扬赏石文化的城市之一。
2012年8月30日,“全国赏石日”首次在我市启动,我市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赏石城”。赏石文化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又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如何让“中国赏石城”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以文化传播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乌海日报》发挥了媒体的责任担当。
2017年起,《乌海日报》文化乌海版开设了《赏石乌海》文化专栏,旨在传播本土特色文化,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倾力打造文化品牌,致力于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全国表达。专栏每月用一块整版刊发,设《美石共赏》《石友天地》《识石懂石》《赏石说石》等栏目,稿件安排上注重雅俗共赏,既有我市观赏石收藏者的藏石精品展示和藏石经历及感悟,也有收藏名家对观赏石的赏评,还有赏石常识与知识的普及。此外,《乌海日报》利用媒体融合优势,将《赏石乌海》文化专栏相关内容通过新媒体手段重新制作并在各平台发布,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了传播力。目前,《赏石乌海》文化专栏已在报纸及各新媒体平台登载累计近400期,不仅成为特色文化展示的平台,也成为思想交流的平台,既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也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让本土特色文化得以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地域文化保护与挖掘作出了极大贡献。
多年来,我市众多藏家、爱好者对石文化的不懈追求,以及政府的推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发端于民间的藏石玩石活动迅速提升为城市的主流文化,成为一张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更因为书法城建设和赏石文化的双轮驱动、相映生辉,提升了我市的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知名度。
我市群众性赏石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普及和传播赏石文化,民间喜石、爱石、赏石、藏石已成常态。赏石文化已走进我市的家庭、社区、企业等,家存奇石、室摆美石、手有玩石成为一种生活追求。人们满目所见也是千姿百态的奇石:乌海开门见山,举目见石,赏石文化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在众多人的家里、办公室里都摆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奇石;赏石文化、书法文化逐步同城市规划发展有机融合,在城市中心区、主要街路、旅游景区等显著位置林立着造型各异的观赏石,“石林”形成的景观随处可见。
如今,整个城市浸润在“宅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浓郁赏石文化氛围中,置身其间,一种高雅感油然而生,不少人发出“读懂石语是高人,只缘身在乌海城”的感慨。
大河大山大漠大湖之中,每一块奇石,都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一道神奇的风景。展望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中国赏石城”品牌内涵,精品化提升、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动,开拓地域文化新境界,为中国赏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乌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