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探索极致水石的魅力

06-18

探索极致水石的魅力

文/陆舜冬

声明:以下图文源自《宝藏》,全部图文或摘编均需获得著作权人书面授权。


极 致 水 石

文/陆舜冬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无论是山上的、土里的,或是江河溪流、戈壁滩上所产的观赏石,万般风情千般意趣皆融入石中。

由于生成环境不同,水冲石、土成岩、风成岩等观赏石的“性格”特征也充分反映了各自环境的塑造力因素,形成各具意趣的审美特色,并且还非常巧合地对应体现中国传统人文和哲学思辨精神。

本文以“水石”为例,除了概要梳理传统鉴赏的方法论、演变要点外,还将“塑造原石性格”的环境因素作为思考的重点,聆听原石在环境因素塑造的作用力与形成观赏石的反作用力的碰撞“声音”,尝试从中追溯赏石艺术“道”的源头,以期从赏石艺术“术”的运用到“道”体悟上窥见艺海哲思深沉黑暗中的一缕光明。



仔细体悟江河溪流湖海中所产水石及运用其创作的赏石艺术作品,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感受所诠释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巧如老子《道德经》的载体一般。“一江水冲石,半部《道德经》”,或许我们有机会在一处遗落的乐园中拾掇遗落的精神火花,以慰灵魂。

(详见2020 .4《宝藏》杂志《一江水冲石,半部<道德经>》)



水石之 —— 一江水冲石


水冲石,简称水石,指江河湖海溪流等自然环境中主要因水动力因素对水域中原石进行长期作用形成的各类观赏石。主要为硅质岩和砂积岩质地,由于石体长期被水流冲洗和河沙研磨,石面大多有一层光滑的石肤,质地的“脾气”似乎很好,“性格”也很沉稳,色彩缤纷活跃,纹样神秘鬼魅,为当代赏石爱好者提供了远超古代皇室贵胄的赏石体验。



国内盛产水石的江河主要有横贯我国东西版图的长江、黄河以及广西的红水河、福建的九龙江等,而青海的三江源、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云南的澜沧江、广西都柳江等及其星罗棋布的支流中也有批量特色水石产出,台湾东部浅海产出的西瓜石和山东青岛的崂山石、蓬莱的长岛球石都是海淘石的代表石种。满满一江水冲石,它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纷呈了哪些非凡审美魅力与特色?我们还是从赏石的基本框架中细细品味。



(一)

关键要素权重顺序演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南方一些玩盆景的爱好者捧着《云林石谱》或《素园石谱》,奉“瘦漏透皱”为圭臬,口中念念有词,在江河溪流边上寻找符合传统审美趣味的水石。

但是,满怀热情的人们却难以寻得“标准”的水石。

赏石复兴期的石界,前辈们用米尺去测量体积,自然难以获得准确的答案。



“瘦漏透皱”是对观赏石形态和肌理方面的具体考量,针对以“形赏”为主要特征的碳酸岩类传统石那是再适合不过的“标尺”了。如果说观赏石鉴评有360度的全维度,那么,原有的考量可能局限在90度范畴。但是,在这90度范围内,原有考量方式依然是长盛不衰的真理,这从湖南玲珑石、新疆风砺石和非洲戈壁玲珑石补充传统石题材的创作与运用中可得到验证——“瘦漏透皱”并未过时,只是其视野宽度已无法囊括具有360度审美的水石了。

基于当代生产力水平和审美意趣的发展,水石形成了针对性强、考评因素更为综合的鉴赏与创作的方法论,其难度也更高了。而且在以“形”为第一要素的认知下,人们分别从形态、质地、色彩、纹样(肌理)、石肤等方面综合考评原石的各项条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赏石艺术创作运用,且大多遵循“形、质、色、纹、肤”的权重的顺序。



但是,这样的考评,体现的是赏石中对完美和理想主义的追求,大自然难以满足这种欲望不说,在原石其他自然条件特别优秀而形所不足的情况下,易误导人们错误地降低对原石条件的评级。于是,人们以务实精神针对原石具体条件并结合业界的审美认同,在赏石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的考评权重对原石进行考评,于是派生了以“质”为要或以“色”为主或以“纹”为重的各类权重考评方式。而且,在这些重点倾向的调整中,“形态”因素反而被作为次要因素或辅助因素参与考评了。因势而异的权重调整再次拓宽了赏石鉴赏与创作的视野,赏石艺术创作呈现缤纷多彩的局面。


(二)

石 肤 的 魅 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用在水石各项自然条件的考评上有“警世恒言”的启示。石肤在水石各项因素考评中权重最小,在权重顺序调整中也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别说在赏石艺术创作中成为独领风骚的主角因素。但是,它却是鉴别观赏石是否为原装的最重要的因素。

不需要上多么复杂的仪器,在高倍放大镜下(最好50倍以上),石肤的原生状态,石肤上的石筋石纹、结垢、毛孔和裂隙以及夹杂其间细小沙粒等原生特征清晰可见,这些都是判断石肤是否受损、受损程度、新旧状态的重要依据。尽管科技日新月异,造假手段层出不穷,而模仿大自然挑战天工的水石作假在简单的石肤上很难做到乱真的程度。可以说,石肤成为水石辨伪的一道防火墙。



观赏石的“温度”也和石肤因素密切相关。由于长年流水冲刷的关系,水石表面形成厚薄不一的石肤,犹如天然包浆。釉质感的,石肤细腻、平滑、紧致,或如陶瓷,或似青铜,悠远而亲切;粗陶感的,石肤粗糙、起伏,苍古幽深。在水深流静中形成的石肤,有隔绝空气氧化的完整,有古老的新。浅滩上暴露于空气中的石肤,在日月交错的关照和水流的抚慰下,在风化、滋养——滋养、风化中,见证了大自然的沧海桑田的演变。日本水石讲究通过石的形、纹、色、石肤等联想到相应的自然景趣,尤其注重石体在大自然中与阳光、空气和水的充分接触,氧化、风化等外动力因素形成的苍老感、年代感、幽玄感,或许亦启迪于此。



便于盘玩的石肤因素。与大自然的伟力相比,人生的短短百年不过弹指一瞬。在我们玩物中,“盘玩”并非终极目标,只是我们一个参与赏石过程,也是陪伴“自然”的“人文化”演变的过程,一般三五年便有了初步显现。而那些三五十年如一日的盘玩与“陪伴”,于我们而言,已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星月下,水流过,或水深流静,或滩险浪急,水流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上手即可盘玩的石肤。当代赏石,何其幸哉!



(三)

石 质 的 魅 力



我们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的本能通道是五官,我们本能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认识外部世界。虽然是最原始的,却是最天真质朴的,也许外部表相能骗过我们的感官,但我们的感官绝不会欺骗我们的内心,石肤、石质通过触觉进入我们的内心,是我们感知观赏石之美的本真通道之一。

水石,是石或是玉?有时难以分得清。石美者为玉,似乎在此得到生动诠释和印证。



水石硬度以6度以上的硅质岩居多,构成了致密细腻的质感,石的本质铿锵有力,坚韧不拔,其刚毅在水流的作用下磨圆了外在轮廓,坚硬的内心被一江流水融化得平和柔软包容。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水石的质地反映了“千锤百炼体,万般平和心。”在人工与天工之间的比对中,红河流域的右江、邕江、红水河石器比对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源于4000~6000年前的骆越文化(含今天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云南南部部分地区)石器,由于河道或原生产环境的改变,原在旱地或水岸边生产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部分遗落到河道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观赏石器,当地石友鉴别“出土”和“出水”的各项要素中,除了石肤“土浸”和“水浸”外,器型轮廓线条竟然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出土石器的外形轮线锐利挺括,出水石器的则流畅柔和。由此可见,水动力因素在短短两三千年时间里沿着石头坚硬的质地缓慢改变了它的外形。



美石为玉。水石最大限度地兼容了从石到玉的演变历程,顽冥不化的顽石也许永远不能变成玉,也有在修炼过程中逐渐演化成玉。红水河的大化水玉、阿拉玛斯溪谷的和田玉、云南的黄龙玉水冲石等等,均为水石质地翘楚,水石各类质地的兼容演化,似乎在说明一个现象:石者,若非美玉,则是在成为美玉的路上。



质本铿锵,志不可移。石性十足的水石,一部分走在成为美玉的路上,大部分则坚守本心,在致密的结构中体现和煦的稳妥。或者,配合冷暖不一的黑色石肤闪耀铁器的幽冷光泽,穿越千古,青铜器的文明之光隐约而出。


(四)

石 色 的 魅 力



色彩,是水石从视觉通道上为我们打开的通过本真感知赏石之美的又一扇大门。

从古代文哲及艺术家所崇的黑白及黑色的“墨分五彩”中,以及那些与赏石有关的先人们所崇的以黑白灰为主要色调的古代赏石中,我们能隐约感受到他们深邃的思想,那或许是曾经沧海的沉静,或许是万紫千红后的留白,或许是不屑于参与“五色令人目盲”的体验,或许是古代技术手段未能完整记录下这一绚烂阶段的遗憾。



但是,在进入这个寂寥境界之前,必定有个对世界本能的感知和多姿多彩的体验。

当代赏石在“形质色纹”的综合考评中还另辟蹊径地提出了“质色”之赏,将“质地”“色彩”作为可以单一赏玩的独立因素进行考评。这是由新的实践催生的新的赏石理念!



当代赏石以水石为发端,引爆了多石种的大开发,并为“五彩”的“色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从以下两例中得见端倪:具有“道统”意义的黑色,在以造型石为主的红水河来宾水石中,从表及里彻底把各种“黑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墨金”一般的黑珍珠石,黑得透亮,黑得悠远;在以画面表现为主的汀江石面上,可见墨分五彩的自然蕴意,有水墨山水画的酣畅,也有江南烟雨的迷蒙,层次鲜明,韵味十足。同时,那些几乎令人“目盲”的五彩观赏石也横空出世,火红火红的三江四彩中国色、长江红,金黄金黄的大化石、黄龙玉,翠绿翠绿的彩陶石、绿帘石,国色天香的芙蓉石、雨花石,浓墨重彩的油画石……前所未有的五彩缤纷,点燃了深藏血液中的各种情感,冰冷的石头激发了火热的情感,这是当代“五彩炫目”的赏石为赏石的激情勃发所作的客观贡献。



(五)

石 纹 的 魅 力



纹石是水石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由于这些纹的出现,同样促使了观赏石鉴评因石而异的改变:纹,可以作为赏石鉴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可以舍弃其他因素考评,作为单一因素赏玩。

水石纹样有如下特色和魅力:

大多为坚硬的硅质岩与质地相对松软的其他岩石层叠共生,经过地质运动,挤压扭曲,再经流水蚀软留坚后形成。



纹样特色:水石纹石的纹样有明显的浮雕感,具体可分为凸纹和凹纹两大类,即使有些看起来像“平纹”的,用手轻轻抚摸便能感受纹样在石面上的起伏感。水石纹样立体感强,有力度有弹性有活力。细纹如线如缕如发丝,精致细腻;粗纹如劈如凿如砍,粗放豪迈。纹线的运动态势,或如笔走龙蛇,流畅恣意;或顿挫翻飞,刻浪摹云。那些以集体组队形式出现的纹线,一波三折,欢快漫漶,起收有序。水石纹线本身已独具完整的审美意蕴,展示了独立的形式法则和美学语言。



主题创作:在以纹样为主的创作中,可分为无主题和有主题两类。无主题的,当纹线难以构成有主题意义的图形,但纹线本身极具张力和表现力,纯粹赏纹,“无题”便是其普遍的主题(如果不具独特和自成一格的审美意趣且杂乱无章的纹,基本上难以独立成章,此处不赘述);有主题的,当纹线可以构成有主题意义的图形,被用于创作出表达情感直击人心的主题赏石作品,这类以“线描”形式高度概括形象、集中反映精神的赏石作品,往往呈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讲述有主题的故事中,水石纹石以“白描”“版画”“铜版蚀刻”“汉画砖”等等极富魅力的艺术形式从诸多赏石艺术创作中脱颖而出。



水流的作用力:如果说地质内动力因素塑造了观赏石的纹,赋予其经脉,奠定了参与艺术创造的基础。那么,水流则如一位极具内敛、技法高明的美容大师,用化石般的耐心,将平凡改造成非凡,将非凡推向极致,将极致凝练成经典。它没有对原石肌理纹样的物理性状进行颠覆性改变,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品质品位的提升。水石的纹不仅每一条都有自己明晰的形态特征,且动向清晰流畅,气韵贯通,起势收势明确。特有的水镀石肤,造就了水石纹石古朴优雅的纹样品质。纹如凿,水流过;水流过,纹如魔。



(六)

石 形 的 魅 力



如果说流水无意识地强势参与了其流域内石头形态的塑造,那么石头便是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改变,并且无条件地全体全程全方位与水流一起进行长盛不衰的艺术造像。

这是一场矛与盾的攻防转换,也是一场柔弱与刚强的对峙融合。在形似柔弱内在强大的流水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变得温情脉脉,除了方圆外的基本形态,其外形已是千奇百怪,万千景象。



质软形柔。莫氏硬度5度以下岩石极其易被流水塑形,它们好像面团一样,被流水捏来揉去,被塑造成或浑圆、或飘逸、或洞穿等各种形态,石面圆转柔和,浑圆包融;轮线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形象、意象、抽象等各类倾向的造型纷呈,尤其是意象和抽象的,成为创作艺术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联想广阔的赏石艺术品的绝佳素材,而以此创作的作品,可跨越东西方艺术语言的不同特质顺畅交流。这类赏石作品,立足当下,以时尚而隽永的艺术语言面向未来,摩尔石、盘江石当为其中的优秀特例。



道心坚韧。5度以上至7.5度之间的水石,其形再塑造的难度明显远远大于前者,但许许多多已开发的水石中,仍不乏多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其形的形成,既反映了因质地坚硬的坚守,也体现因水流力量的强大、持久而改变。所谓坚守,主要指那些形态方正敦厚浑圆的石头,即使在流水的长年作用下,原石原有基本形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形体的转角、楞线、石肤等因素却产生了柔化和自然“降糙”的效果,坚硬于内,柔和于外。另外,一些被流水切割或由软硬不一的多种岩矿构成的岩石,姿态万千,体现了质地的坚韧、外形的活跃、石肤的圆融。



水石的形,是水的作用力与石的反作用力相互激荡融合的结果,是矛盾的统一所闪耀的思想、艺术火花。



(待续)

荧光猫眼碧玉

宠物兔子好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