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仰
按照绍兴的城市规模,对游客来说,去三四次应已不再有新鲜感。然而,2019年初,我发现一个两日的游学路线,从古代水利工程的角度切入,探索绍兴与水的历史,其涉及的地点,我竟都未去过,于是与几位朋友决定,按其路线走一遍。
羊山石宕石佛寺 本文均为 作者 供图
按照寥寥数语的介绍、地名和简略的地图方位示意图,我在网上搜索实际导航坐标,重新排定适合的路线,也是乐趣十足的过程。
提车后开离高铁站大概十多分钟,左手边是㹧(áng)[犭茶](sāng)湖。现在这湖虽然一眼望得到边际,但据《山阴县志》记载,这片湖曾风大浪急,经常有人翻船。明代有石工落水后被救,出家立誓要平定风波,最后设计修建了湖中石塘。传说中,石塘效果很是神奇:哪怕外侧翻起大浪,内侧依然风平浪静。
㹧(áng)[犭茶](sāng)湖
导航设定在一个休闲农庄里,方便停车。穿过建筑物来到湖边,并没有障碍,也无人阻拦,沿湖再走几分钟,便到了石塘。
石塘即石筑堤岸,可见部分有两层。直接踏在脚下的,是纵向铺设的石板,大约80厘米宽,一人行走刚好。下面一层是横向的石条,两侧比石板更宽一些,如此,在石塘上走着还不至恐慌。不过若是与对面来人交汇,则需小心侧身,或者踏到下层,不由心生对落水的恐惧。这些石板都没有经过打磨,皆高低不平。这天风不大,所以看不出内外侧浪的大小区别。
午餐时分来到东浦镇,一来满足口腹,二来就是买黄酒。
与更靠近上海的那些早已开设了千篇一律的小店、客栈和咖啡馆的水乡古镇比起来,东浦镇还是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状态。走到镇子中心较宽的河道边,风雨长廊下开始有了些店铺,数量不多,几家门面比较大的,都是卖黄酒的,看着都像老字号。
旧区居民晾晒的食物
之前一次到绍兴,尝到过一款名曰“香雪”的黄酒,味道较甜,似乎在绍兴之外买不到,这次特意去问,果然在东浦寻到。
从众多古老石桥之一走到河对岸,准备离开时,又见一家卖黄酒的小店。与那些陈列着许多大杠的老店风格不同,这家店面小,看起来更像是快餐小食,阴差阳错就走进去,还与老板聊了一阵,才知道黄酒那些名字其实与词牌一样,虽然叫起来一样,但各家用的配方都稍有不同,味道也就不一。
东浦古镇
绍兴保留了浙东古运河和纤道,于2014年与京杭运河、隋唐运河一起作为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前只闻京杭运河,却不知浙东运河实际上更为古老,根据资料介绍,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在绍兴的浙东运河有一些已在周围修建了公园,而我们寻的是柯桥区工业园附近的一段,虽也经过修复,边上有些绿化,毕竟人还少些。
运河贴着工业园的边上,另一侧则是大路,不算是怀古的好地方,但或许这样的反差更能显示沧海桑田?运河为东西向,安排行程时,朋友说可看夕阳,不过到时,太阳已隐匿于厚厚的云层中。
古纤道的石板较为平整,宽度也是一人行正好的样子,暮色将近,浪随风起,走在窄窄的纤道上,眼睛余光看着水面的波纹,竟有一种晕眩要坠落的感觉。驱车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了另一处的运河公园,有一太平拱桥就在其中,隔着窗看一眼,已修葺一新,于是放弃。
古纤道
第二日上午的羊山石宕石佛寺,其实是整个行程中我最为期待的。绍兴的众多古代水利工程离不开石料,羊山石宕正是一个古采石场的遗迹。
在绍兴周边,采石场经过千百年的开掘,逐渐从活宕变成死宕,形成了如吼山、曹山、绕门山、羊山、柯山等残迹。古人在废弃古石宕的基础上,为亭、为园、为寺、为庙,将其改造成独具越中特色的名胜。
隋开皇时,越国公杨素筑越州罗城,采羊山石。千年以来,随着羊山石的不断开凿,这里留下了一片孤峰残池。石佛寺就是在这独特的环境上建造起来的。
根据寺中摩崖石刻的描述,其中石佛,大约开凿于隋。按照导航抵达的石佛禅寺,看着像较近的建筑,穿过几个殿和花园,才到一大湖边,那几块巨大的残石立在湖中,这湖大概原本就是采石留下的坑洞了。
绕过小半个湖面,一边远观湖中石和隐约其间的寺。这实在是很让人心动的一段路,若不是远处时而露出高楼,还真有观看古画之感。
过一座石桥,便进入由巨石构成的岛上的古寺。穿过大殿,背后一面石墙上苔藓和蕨类自然生长,水珠从蕨类的叶子上慢慢渗出,滴落下来,刚好阳光照射上去,闪着光。
有石梯可拾阶而上,见一巨大石窟,内有两三层楼高的石佛一尊,据说造像年代接近山西云冈石窟,不过线条略感僵直,大约当时南方工匠处理石料的技术尚不及北方。
离开小岛,沿湖走完另外半圈,遇到观湖心之寺的最佳位置,两边巨石如陡峰直插水中,黄色的寺庙建筑则在中间,若是刚好无风,还能得到完美的倒影。此处看不到外围高层,可以怀古。
羊山石宕石佛寺
羊山石宕石佛寺
下一站是曹娥江畔的三江闸和绍兴所城。绍兴城内有洪水泛滥,外有海潮倒灌,被海潮侵蚀的土地甚至寸草不生。如果不是明代三江闸落成牢牢把住江海关口,也许就没了后来的“天下粮仓”。而三江闸这座巨闸,也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公认的里程碑之一。
三江闸在绍兴北部远郊,导航进入新江闸路,便几乎进入了巨大的工地,不知又在兴建什么。经过新三江桥,路开到头,找个不碍事的位置停下来,就可以走到古老的三江闸边上,此闸如今已做桥用,路面铺设了水泥,唯水中石墩还保持原样。
三江闸附近的绍兴所城本是有千余人口的镇子,如今找过去时,只见荒地一大片,比对了网上看到周围建筑的照片,才确定地点没错。
三江闸
明万历十五年(1587)《绍兴府志》三江所城图。
绍兴三江所城遗址
停了车,沿着路往深处走,路边许多树上都挂满自行车轮胎,颇为奇特。再往里走,荒草之间,留着人去楼空的乡村建筑,不过看着大约也是解放后造的,并不是古迹。试图寻找仅存的城门,遇见一位老汉,住在一栋三层自建房里,还未搬迁,说此地拆迁已有四年,就他留下。他带我们去了城门,一路说了许多。城门看着也似修缮过,倒是挂了保护建筑的牌,但周围荒地里尽是垃圾,实在令人惋惜。然而我们也很难想象,若那些破败的村庄建筑拆完,城门内侧新建起仿古老街,又能给寻古的旅人带来什么感触呢?
(作者系摄影师、译者,长期关注个体记忆和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