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乾隆皇帝的江南情缘:五次驻跸栖霞山的传奇故事

11-11

“春牛首,秋栖霞”。眼下正是游栖霞的最佳时机,不过,在出发前先来听听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导程章灿教授来说说栖霞山的传奇故事吧。原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山上,除了火红的枫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留恋。

一位隐士皇帝多次征召不肯出山为官

这位隐士,与栖霞山的历史文化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他的名字叫明僧绍,南朝齐郡平原人(现山东平原县)。明这个姓氏并不常见,春秋时代秦国著名政治家百里奚的儿子孟明是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代便以其名为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氏家族势力很大。明僧绍的曾祖当过晋朝著作郎,祖父是晋朝建威将军,父亲当过南朝刘宋的平原太守和中书侍郎。

也许和父亲取的名字有关,明僧绍从小就对佛教有着浓厚兴趣。他爱好山林,也爱好读书讲学,就在山林中做起了隐士,一边刻苦钻研学问,一边讲学。他先隐居于青岛、连云港等地,后来,这些地方面临北魏的军事威胁,加上他的隐居主要靠时任青州太守的弟弟明庆符的经济支持,所以当弟弟调建康(今南京)任职,他也随之来到南京。

当时很多隐士在钟山结茅隐居。明僧绍为何没有选择跟他们在一起,也没有选择南郊牛首山或者别的山,而是选择了城东北郊的栖霞山(当时叫摄山)呢?据有关文献记载,他到南京后看过很多山林,最后发现摄山特别符合他的心意。他隐居青岛和连云港时,就喜欢山中多岩石和泉水。后来他在摄山上修建了住处“栖霞精舍”,死后舍宅为寺,栖霞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后人多尊称明僧绍为“明征君”。征是征召的意思,古代受到皇帝征召的人,就被称为“征君”或“征士”。明家势力大,明僧绍在学术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也不可小觑,所以,宋齐王朝特别是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多次邀请明僧绍出山做官,还送他礼物,但都遭到拒绝。明征君的名气反而越来越大。

两篇碑文唐代明征君碑上已经提到“南京”这个名称

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明僧绍的身世和他在栖霞山活动的情况,和现存栖霞寺的明征君碑有关。碑文系唐高宗李治所撰,由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丹,另一书法家王知敬篆额。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毁庙,多亏此碑上是唐武宗祖先写的文章,才侥幸逃过此劫,完好保存至今。

唐高宗替明僧绍这样一个几百年前的隐士写碑文,是有原因的。明僧绍后人明崇俨,法术高超,有传说称某年大暑天,皇帝突然想要看雪,他竟真的弄来了雪。他深得唐高宗宠幸,求皇帝写篇碑文自然不是难事。另一方面,皇帝肯写这篇碑文,也说明栖霞寺在唐代地位很高。

明征君碑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通过这篇碑文,我们可以知道平原明氏的家世,知道明僧绍在各地的行踪和他最后选择在摄山隐居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唐高宗李治在碑文中提到当时的“江宁”或“金陵”时,是称其为“南京”的,比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命名“南京”早了约700年。

栖霞山另一块重要的碑文,就是《摄山栖霞寺碑铭》,这是陈代江总写的。直到唐代中期,它还保存完好,唐人韦应物曾在诗中写道:“若到栖霞寺,先看江总碑。”在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此碑被毁,至今只有破碎的残件。今天栖霞寺门前立的江总碑,是前些年重书重刻的。

江总曾任陈朝尚书令,官位很高。他也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虔诚的佛教徒,当时名气很大。他为栖霞寺写的这篇碑文,曾收入他的文集,并被很多后人传抄,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全文。

据碑上记载,栖霞山最早叫伞山,因为山形像一把伞;又称为摄山,则是因为山中有很多药草,可以用于养生,有利于延年益寿。此碑文还告诉我们,在明征君到来前,山中已有一些历史遗迹:三国时的将军顾悌曾镇守摄山,并留下一个堡垒;东晋著名术士扈谦也曾在摄山结茅而居。

三大美景泉、树、岩,曾比枫叶有名

明朝状元焦竑曾说,南京有三个有名的地方,牛首山以山有名,弘济山以水有名,而兼有山水之胜的是栖霞山。今天人们只知道栖霞山以枫叶著名,但在历史上,栖霞山的自然美景是泉、树、岩,有山有水。

栖霞山的泉很多,名字大多起得很优雅。品外泉、白乳泉和珍珠泉在明代并列为栖霞山三大名泉。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的“彩虹明镜”,是乾隆时就着一个泉眼挖出来的,由泉水聚集而成。

有好泉水,就可以泡出好茶。在历史上,栖霞山以茶文化而著名。在白乳泉旁边有试茶亭。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到栖霞山采茶,有唐人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为证:“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可见,栖霞山的茶文化至少可以追踪到中唐时代。南唐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徐铉的侄儿,就曾在山前开过茶馆。乾隆年间编的《江南通志》里,也记载栖霞山的茶叶“味甘香”。好茶与好泉,为栖霞山的茶文化奠定了基础。

栖霞山不止有枫树。实际上,此山树林茂密,有些树长得很高很大,一看就知道树龄很长。很多历史文献都提到,栖霞山有六朝松,据说是梁武帝亲手种植的。直到清代康熙年间还有记载称,有人在栖霞山遇到雷雨,看到这棵树被雷击中,劈掉了两个树干,但另外一枝还在。如今栖霞寺大殿前面还有很多银杏树。在清代记载中,有些银杏树“大到六七抱,高有十几丈”,传说也是六朝时种的古树名木。

岩石是栖霞山的重要地理文化资源之一。天开岩在栖霞山中峰右边,上面刻着“醒石”二字。旁边还有一个禹王碑,传说是大禹治水之后立的碑,上面刻的是岣嵝文,没人能看得懂。栖霞山最早的禹王碑,是明代人翻刻的,字亦写得稀奇古怪,现存的是后人重刻的。叠浪崖的岩石巨大,山石起伏,也是栖霞山的美景之一。

岩石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千佛岩。这是江南唯一大规模的南朝石刻,也是真正的六朝文物。石刻洞窟中的飞天画像,在佛教艺术史上是异常珍贵的遗产。

后来有很多文人学者在千佛岩的石窟中题诗留刻,如唐代文学家沈传师、南唐书法家徐铉徐锴兄弟、北宋著名学者张稚圭,还有民国著名学者黄侃等。

四位高僧佛学渊源深厚代代相传

栖霞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名僧不胜枚举。这里扼要介绍四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僧。

法度是栖霞寺的开山法师,堪称栖霞寺的奠基人。他原是燕人(今北京区域),少小出家,刘宋末年游学南京,与明僧绍特别谈得来。据说,有一天法度梦见岩端有一尊佛像,金光照射,于是和明征君一起筹备建造佛像。不久,明征君去世了,他的二儿子明仲璋接力,与法度携手开始在栖霞山千佛岩造佛像的工作。

隋朝法师法响,学问高,佛学造诣深。据说,他讲经极为生动,引人入胜,连老虎也被吸引来听他讲经。这当然只是传说,但由此可以看出来,从前栖霞山一带的生态环境很好。

云谷禅师是明代的高僧,万历年间,他靠个人力量四处募捐,把已经相当残破的栖霞寺修复一新。明朝文人罗洪先、唐顺之等人,都曾经来栖霞寺听他讲学,非常佩服他的道行志业。

觉浪法师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高僧,他跟著名的明遗民方以智关系很好,本人也曾被投入到清朝的监狱。他的佛学修为在当时南京佛学界首屈一指。他仙化后,人们为他在栖霞山上建有灵塔。

五次驻跸乾隆留诗百余首还为景点取名

驻跸指的是皇帝出巡期间暂时驻停。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为了接驾,两江总督尹继善在栖霞山修建了漂亮的行宫,有春雨山房、太古堂、武夷一曲精庐、话山亭、夕佳楼等建筑,还有一个御花园。遗憾的是,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断瓦残石和基址遗迹。

好在乾隆皇帝驻跸栖霞行宫时相当勤奋,他总共在这里住了45天,竟写下100多首诗,外带楹联、匾额等50多副。他还亲自为很多景点命名,比如栖霞寺山门前的那方大池塘,一开始没有名字,乾隆说就叫“彩虹明镜”吧。千佛岩顶有个不太高的山峰,看起来像顶乌纱帽,原来名叫“纱帽峰”,乾隆说这名字有些俗,建议改名为“玉冠峰”。不过今人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

乾隆写栖霞山的诗不少,总体水平不高,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他第一次驻跸所写的《游栖霞山》。这首诗对此山评价很高:“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罨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就其地位和身份而言,乾隆堪称是栖霞山最高级别的代言人了。

宠物医院驱虫价格dzzzZ

钓鱼钩怎么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