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许多人都会惊讶于北宋时期科技、艺术的发展,北宋时期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也是引起了无数人对于北宋时期经济的遐想,那么北宋时期的市肆经济到底有多么繁华和牛逼呢?
“一纸江山故人远,半生烟火世情阑。虹桥影落繁华尽,梦回汴京认归中帆。”作为我国的一幅传世名画和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写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漕运繁忙,两岸商铺林立,市民住来热闹的商业街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最真实写照。
美丽繁华的汴京城是《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景象资源。《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图画展开于城外郊野,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瓦房茅舍有静有动静谧祥和趣味盎然,田间有劳作的农民,河边有放风筝的孩子,河里有航行的船只和木筏,路上还有一队娶媳妇的队伍。
画面继续向汴京城方向延伸,逐渐热闹起来,行人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店铺,幌子高悬……美丽的虹桥出现在图的中央,画面达到了高潮。画家在这里不惜笔墨营造了非常热闹的气氛,桥上布满摊贩、人马、车辆,热闹非凡,汴河中一艘大船正要通过虹桥,气氛紧张,展示了当时先进的造船技术。
过虹桥繁华的汴京城展现在眼前,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随着画面进入巍峨高大的城楼,汴京城的繁荣昌盛尽现眼前。各式各样的建筑越来越多,亭台楼阁,极尽豪华官府牌楼,尽显气派涫宅民居,特色分明,楼宇瓦房,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各种车辆你来我往。有出行的官人,有坐轿的贵妇,更有众多的平头百姓。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货物五光十色、种类极多,市招(广告)醒目,买卖兴旺。规模大的“正店”彩楼欢门精致,高朋满座。
走进《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市肆、人物、车马、风俗、市尘等市井风情跃然纸上,美轮美奂的汴梁城穿越近千年的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清明上河图》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生百态面面俱到。画中描绘了800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60匹,车、轿28辆,大小船只20多艘。画面上的人物,高不过寸,小的只有黄豆大小,但都能看清他们在干什么,服饰动态、面部表情刻画的非常到位。仕、农、商、医、卜、僧、道、儿童、篙师、缆……男女老幼,有步行,有骑驴,有挑担,有推车,有官员,有衙役,赶集者、买卖者、闲逛的,摩肩接踵……
作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宋代农业和手工业商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据史料记载,在北宋中京师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足见宋代城市规模之大,堪称“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
漕运的高度发展是北宋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隋唐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其流经开封的通济渠就是后来的汴河,由此开封处于大运河的咽喉之地。
历代政治家都认为: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北宋建都开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它为蔡济民、金水、汴四条河流所环绕,漕运十分便利,可以通过漕运大量运送江南粮食和各种物资至汴京。
宋初, 百废待兴, 受经费所限,漕事尚简,开宝5年(公元972 年)汴河运江、淮米也不过数10万石。到了太平兴国6年(公元981年) ,汴河年运江、淮米300万石,菽100万石, 运输量大为增加。大中祥符(公元1008~ 1016年)初年, 运米增至700万石, 创造了北宋汴河漕运的最高纪录。随着宋代经济的不断繁荣, 通过汴河运至京师的百货钱财也越来越多。治平2年(公元1065年) , 除通过汴河、广济河、惠民河、漕粟至京师670万石以外, 又漕金帛缗钱入左藏、内藏库者, 总其数1173万, 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 薪以斤计1713万, 炭以秤计100万,为了运输粮米和各种货物, 这一年各路制造的漕船达2500多艘。
据记载,经汴河年运输粮食物资六百万石",在漕运强大的运输能力上产生了空前繁华的市场经济。以开封周边的生产能力,是远远不够汴梁城上百万居民消费的。可以说汴京的繁荣不是因为开封的生产力,而是漕运的运输力,宋太祖赵匡胤曾几次提出迁都,每次都因为开封那无可匹敌的漕运优势作罢。
《清明上河图》对漕运的描绘非常精到,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卸粮工作有条不紊。河里大小船只络绎不绝,首尾相接,或纤夫拉,或船夫摇橹、撑篱。满载货物的船只不是逆流而上,就是靠岸停泊卸货。沿岸有酒家、饭馆、客店, 一派繁荣。可见漕运对当时的汴京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漕运,汴京的陆路交通也相当发达。当时的北宋不仅有大量的北方物资进入都城,还与北方少数民族国家有贸易往来,这些都需要经陆上交通来完成。《东京梦华录》记载,“天晓诸人入市……其卖麦面,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琉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并且促进了城市管理制度的改变。在唐代时期城市有“坊市”制度,“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唐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两市的四面都有高大的围墙与周边的坊隔开,把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市墙四面设门,由专人掌管钥匙,每天早起鸣钟开市,百姓可上街买卖,日落鼓响闭市,则禁止人们上街。而我们从《清明上河图》看,市墙没有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交叉存在,坊市的界限不再存在,城市的工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被打破,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桥头巷口。
北宋时期,商业活动已突破城郭限制,城市新的商业区——草市也日趋普遍。我们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虹桥一带看,居民稠密,商铺林立,草市交易繁盛。
另外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出现了“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闻如此"的夜市。观《清明上河图》发现里面出现了做广告用的灯箱,如画中孙羊店正门,下设正店等广告灯箱3个,其店规模可观,顾客盈门,熙熙攘攘,有效印证了夜市的存在。
宋代工商业发达也带带动服务业发展。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汴京工商业十分发达,市场上服务行业齐全,物资百货应有尽有,饮食业、旅店业、医药业、浴堂业仓储租赁字画装裸等都极兴盛,人们吃穿用度休闲娱乐无一不足。我们看到画面里有杨楼、攀搂八仙楼等食店、酒家,还有刘大夫家、挴大夫家、赵太丞家等药铺,走在大街小巷上的人有官宦,士大夫,也有乡村樵夫,甚至画中的“南河北市”里有一百个女性,她们经营各种服务业,或为人刺绣,出卖手艺,或为人端酒,出卖劳力……
《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现的城市建筑及街市布局是开放的、自由的, “坊市制”的突破使得商业发展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封闭与禁锢, “商业街”形式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新商业格局的出现,市民阶层地位的提升,都使得北宋的“市”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北宋的行业种类已达400多种,较唐朝多了200多种,相对唐及唐之前,北宋的经济可以说是空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