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元
“钓台碧云中,邈于苍山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桐庐严子陵钓台的诗句。
严子陵钓台位于富春江畔的富春山山腰,面对着滔滔东流的富春江。富春山海拔312米,山不算高,然而因为东汉名士严光在此垂钓而名垂千古。千百年来,这里吸引了历代的文人骚客前来凭吊,并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我到桐庐采风,首选之地便是钓台。
汽车出县城向西行驶,不多一会就来到富春江边。我们乘船前往,江水湍急,两岸青山逶迤,这一段江面有富春江小三峡之誉。站在船头向前望去,富春山水,清丽奇绝,号锦峰秀岭,默默地屹立在江边。在苍郁的山峦中,可看到有一对奇峰突兀而起。导游告诉我,这对奇峰就是著名的严子陵钓台。两台遥遥相望,相隔200余米。靠右边的称东台,而左边的称为西台。
在导游的介绍中,船慢慢靠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壁照,“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十个大字苍劲有力,分外醒目。
图据CFP。
上岸后,沿江边小路向左边走,就是钓台碑林,都是古人赞美桐庐和钓台的诗句,由国内外的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而成。过碑林,就来到钓台下的石碑坊跟前。碑坊正面刻有“严子陵钓台”五个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穿过碑坊,走过一道圆洞门,就是上东钓台之路。
沿路树木蓊郁,藤蔓青翠,有历代大文豪、大诗人的雕像屹立两边,李白、白居易、张继、苏东坡、李清照……一个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人墨客,此刻都站立在上山的路边,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些在文学领域里各有建树的名人,有的当过大官,有的一生也是布衣,可他们都对严子陵十分崇拜。生前曾来此拜谒严子陵,还留下了自己仰慕严光的诗篇。
为何一个一生都没有当官的布衣,千百年来会得到这么多文人的崇拜呢?
此刻,有关严子陵生平的资料,像过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东汉名士。他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
建武元年,刘秀在洛阳登基,想起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同窗,就派人四处寻访严子陵,希望他来辅助自己统治江山。找到严子陵后,刘秀准备了聘请贤士的礼品,派遣使臣用迎送德高望重的高官用的车辆前往邀请。严先生坚持不从,最后才勉强到了京城洛阳。可严子陵每天只在驿馆里睡大觉,甚至光武帝刘秀亲自去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的性情,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了几天,刘秀又把严子陵请到宫中。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晚上,刘秀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在刘秀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掌故:客星犯帝座。后来,刘秀又亲授其为谏议大夫。然严子陵坚决不受,并不辞而别。他不回故乡余姚,而是选择隐居富春山。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再一次征召严子陵,而严子陵也再一次拒绝了。一直到80岁那年,因为病重才回老家陈山,不久在老家去世。
千百年来,严子陵“不事王侯”的骨气,被文人雅士仰慕。而严子陵钓台也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纷纷来此凭吊缅怀。我想,如果严子陵当初接受了刘秀的聘请,那么,中国的官场上不过是多了一个高明的官僚而已,那就没有严子陵钓台这个名胜古迹了。
严子陵钓台虽然面朝富春江,但是因为高有百多米,坐在此地垂钓,是根本不可能的。况且,古时的富春江,上游还没有新安江大坝,水位比现在还低。所以,有人说严子陵在此垂钓,是沽名钓誉的行为艺术。窃以为,这种说法可能也不无道理。但是,严光数次拒绝刘秀的征召,宁愿在富春山隐居,耕钓林泉,却是有史可查的。想当初,通信远没有现在发达,你在这里垂钓摆样子,也没有人看到。所以,质疑严子陵作秀大可不必。倒是我们今天的文人,虽然不用学严子陵隐居山林,但是,他带给同学侯霸的话,却值得好好品味一番:“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当今,有多少人,为了名利,削尖脑袋向上爬,希望得到一官半职。更不要说是皇帝来亲召了。严子陵的骨气,还是值得佩服的。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桐庐为官时,特意在富春山为严子陵修建祠堂和牌坊,并作千古名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写道:“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我想,这也说了一句公道话。这个严子陵钓台,能流芳千古,不是严光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光武帝刘秀的宽洪大量,就不会有严子陵的高大形象。所以,世上之事,都是相辅相成。
我站在已经过17次重建的严先生祠堂前,看富春江水滔滔东流,想起这几天的桐庐之行。这个县的干部群众,以打造中国最美城市和最美乡村为目标,已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的全覆盖。无论是芦茨湾茆坪村,还是江南镇的获浦村、环溪村,都是村道整洁,环境优美,处处山青水秀,村民安居乐业。
当然,工作还刚刚开始,今后的任务会更艰巨。我想,没有干部的兢兢业业,工作就开展不好;而没有群众的配合和支持,这项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这也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