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是何时?
是1904年,在春熙路西段附近的新街后巷子里,一家名为华昌的公司内,放映机齿轮转动,一束光打在白色幕布上——从此,电影进入了成都人的生活。而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到来,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资料记载,早期在成都放映的电影均为无声影片,成都人称其为“电戏”“活动写真”“西洋影戏”等,当时的电影放映场所大都在茶园、私人公馆。
成都人第一次有电影院又是何时?
是1924年4月,在春熙路北段,新明电影院开业。这是成都第一家以“电影院”命名的影院,到今年,刚好一百年。
下周一(2月5日),百年新明电影院点亮暨成都电影轻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将举行。复业后的新明电影院不仅有四川首个CINITY LED影厅,还将展出多台老放映机,用史料的方式展示成都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很多史料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
即将复业的新明电影院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提前探访该影院,探访中,历史文化学者姬勇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了相关史料背后的故事。
01
新明电影院的前生今世
1921年,在法国学会电影放映技术的吴铁生来到成都,他和季叔平、张镜清等人集资,租用位于春熙路锦华馆内的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室作放映场所,创立了新明大戏台,不过彼时尚没有独立的影厅。后来,新明大戏台被改造为影院,于1924年4月正式开业,这是成都历史上第一家以“电影院”为名、放映故事片为主的电影院。
因成都人有喝茶的习惯,当时就有了在电影院边喝茶边看电影的成都特色。
最初,电影院放映的都是无声电影,电影院雇请人员先将影片主要故事情节用中文字幕放出来,然后再开始放正片,配音员用大喇叭配合成都话进行解说。直到1930年,有声片正式在成都露面,国外电影皆用成都话进行配音。
新明电影院复原图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1936年,新明电影院从春熙路北段迁到城守街,仿照上海卡乐登电影院的造型重新建设,非常时髦。堂厢两侧楠木门窗镶嵌着彩色玻璃,座椅是楠木翻板的椅子,楼上包厢内的座椅则是舒适的木架藤编靠背椅。楼厢座位安排别具一格,除了单人座还有双人座、三人座,均与左右座位不相连,观众对号入座,票价也高于堂厢。1936年新院落成后,主要放映米高梅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据了解,当时《泰山历险记》《摩登时代》《淘金记》等影片的上座率很高。
1950年9月,新明电影院更名为青年宫电影院,并在1971年至1989年经过三次改建。
2005年3月,青年宫电影院在春熙路改造工程中被拆除。
02
打赢与米高梅的官司
1930年代,新明电影院牵头智育、大光明、宜昌、青年会、中央大戏院等五家影院,对同样成立于1924年的米高梅影片公司提起诉讼,这是成都的六大影院对阵美国好莱坞影业的联合诉讼。
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成都影业和美国好莱坞影业首次发生的司法诉讼,且最终由新明电影院和另外五家影院赢得官司。
成都六大影院与米高梅打官司时的来往电报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原来,当时成都影院放映的电影几乎都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美国好莱坞的米高梅影片公司是主要片源方之一,与成都的各大影院签订了供片合同。和现在一样,那时的成都各大影院都会提前做好排片计划,但米高梅公司却因种种原因不按合同约定时间运送影片,甚至还要哄抬送片价格。
为满足成都市民对电影观影的需求,以新明电影院为首的六家影院提起诉讼,要求米高梅公司按时保证供片,且不得哄抬价格。最后,在如此硬气的联合诉讼下,六大影院赢得官司,成都电影片源得到了保障,这也成为成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的事件之一。
03
新明电影院电影票
在复业的新明电影院内,一张老电影票格外醒目,这是一张1946年新明电影院的电影票。
与现在电影票有着明显区别的是,当时的电影票上还印有印花税。
新明电影院电影票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在1946年,因金圆券(银圆券)发行额极速增大,市场物价飞涨,电影票票价由每票400元上涨至600元(旧币)。
04
成都最早的女影星
在成都电影史上,1930年代的黄氏三姐妹:黄侯、黄今、黄美,是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其中,大姐黄侯与上海著名导演万籁天在成都千祥街合办了大同影片公司。
大同影片公司是成都历史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35年4月拍摄了成都的第一部影片《峨眉山下》,这也是该公司拍摄的唯一一部影片。电影对白用的是四川方言,两首插曲也是用川音唱的,而主演正是黄氏三姐妹,她们也成了四川第一代电影明星。
影片在上映前后被广泛宣传,三大女主演的放大照片也随之成为成都当时炙手可热的海报,其中黄侯的放大照片甚至卖到了四十元(旧币)一张。此外,黄氏三姐妹还创办了大同制片公司的附属电影学校,在成都掀起了一股电影热潮。
黄氏三姐妹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据介绍,在摄制影片前的招生海选上,有三百多人报名,有十多岁的小姑娘,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有医生,有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参与其中,也正是由此,当时很多成都人的心中萌发了成为明星的梦想。
05
上海影人剧团入川开展抗日演出
当时中国电影行业最繁荣的地方是上海,堪称东方的“好莱坞”,在影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一大批著名的电影演员,比如赵丹、白杨、周璇等。
上海影人剧团《卢沟桥之战》广告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白杨、谢添、陈白尘、沈浮等著名电影演职人员组建了上海影人剧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剧团入川后演出的主要场地在智育电影院,在入川时,电影人员们顶着压力,出演各种抗日爱国话剧,如《卢沟桥之战》《沈阳之夜》《雷雨》等剧目,宣扬抗日救国运动。当时,上海影人剧团在成都的演出非常成功,且获得了强烈的反响。
06
一则“红军招聘广告”
电影院人流量大,也是发布广告的绝佳之处,甚至连红军也曾在这里发招聘广告。
历史文化学者姬勇向记者介绍了一则“红军招兵广告”背后的故事。当时的电影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也兼具着社交和信息发布的功能,除了电影以外,观众还会在影院门外的广告栏上看到各种电影海报、商品及招聘广告等。
这则1933年的红军招聘启事是目前成都可查的最早的红军招聘启事,“启事上招聘包括无线电、银行、金融、医生护士、机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
1932年,成都早期的红军招聘启事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姬勇记得广告背后有一句报酬,但未提数目,“我们可以意会:肯定是有报酬的。”说起这则广告为何出现在成都的电影院,姬勇表示,“不只招聘启事,同一时期在成都影院还出现过数量不少的红军标语。”
07
不一样的体验
新明电影院的复建,将成都影院发展历程的活样本推进到100年前的1924年。
一百年的时间,成都电影发展已天翻地覆,影院更新换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影院302家,在蓉院线28条。
在历史文化学者姬勇看来,新明电影院见证了成都电影放映变迁的历史,承载了很多文化交流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多故事。《成都市电影志》里有不少新明电影院的史料,这家影院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姬勇透露,成都第一个放映彩色电影的电影院也是新明电影院。一百年后,在即将复业的新明电影院,姬勇在CINITY LED影厅内感受成都第一块LED银幕带来的震撼。
即将复业的新明电影院设立“新明大戏台”
除了展出大量史料,复业后的新明电影院在影院设计上,也承袭了“老”新明电影院的元素。影院设立了“新明大戏台”,而1924年新明电影院开业时使用的同款放映机也格外醒目。
新明电影院经理柏翮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新明电影院的复业经历了很长的筹备过程,他和团队查阅了不少史料,“我们生活在成都这个安逸又有底蕴的城市,在见证电影繁荣发展的同时,还能有幸温习电影的起源和历史。我想,这就是新明电影院想要带给大家的体验和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伍思璇 编辑 王力强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