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胡堂山:谢氏核雕非遗传承人,刀下生辉的方寸世界

05-18

胡堂山:谢氏核雕非遗传承人,刀下生辉的方寸世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艺戈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Transparency

视频请戳↑↑↑

语文课本《核舟记》中这样描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在深圳市宝安区,有这样一位核雕手艺人,用一双手,一把刻刀,在小小的橄榄核上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就是谢氏核雕非遗项目第五代传承人、中国第十四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胡堂山。

胡堂山正在雕刻作品

核雕里有“大乾坤”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关于它的最早文字记载于明代,最早见于著述的雕刻作品是明代之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胡堂山核雕工作室,看似凌乱却有序的桌上摆放着核雕的工具,以及他精挑细选的风干的橄榄核、磨板、上色粉等等。平时的他就坐在桌前一手托着橄榄核,一手执着刻刀,一铲一刻,在方寸之间勾勒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尖刀、圆刀和平刀,是我做核雕惯常用的‘老三刀’,刀尖都很锋利,新手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胡堂山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

“雕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的雕琢,年复一年的积累,用心经营、用情沉淀才有了这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1993年,还在上初中的胡堂山,因家庭原因认识了核雕大师谢才元,“那时候我就看到谢师傅核雕雕得很漂亮,再加上以前学习的《核舟记》中对核雕的描述,觉得这个很神奇,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年暑假,胡堂山父亲就带着他到苏州拜师学艺,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谢才元、钟秀琴夫妇。

核雕这门技艺虽小,但蕴藏“大乾坤”。初学核雕时,谢才元大师让他从最基础的铲工开始做起,胡堂山每天刻画直线、横线、圆圈的练习,当时的他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无味。“每当我想投机取巧时,我师傅就拿着刀杆子敲我的头,告诉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干。”回忆起学习核雕的过程,胡堂山依旧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样的坚持,小小的橄榄仁在胡堂山的手中一点一点成型,轮廓越来越清晰,这一做就是30年。

胡堂山雕刻作品

以核雕讲述时代故事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眼界。”2014年,胡堂山在策划设计“山花奖”参选作品时,与师傅钟秀琴在选题上产生分歧。师傅偏向于以传统题材作为设计的主题,而他认为作品必须创新,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贴近人民生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他成功说服师傅,耗时近5年半,对细节进行反复修正。最终,以深圳改革开放巨变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主题创作的系列核雕作品《深圳之春》参加“山花奖”评选。最终一举拿下第十四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也是深圳建市40年来首次在该奖项目上斩获的最高奖项,是深圳民间文艺事业的重大突破。

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胡堂山在社区里看到很多上前线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勇往直前,使他非常感动。为此,他创作了核雕作品《抗疫情》,将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用刀记录在一核中,表现抗疫一线工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这组作品也获得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神功杯”银奖。

胡堂山在桌前雕刻作品

非遗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机器雕刻的出现也给传统手工艺人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胡堂山看来,尽管现在机器能够加快雕刻作品的速度,但是机器做的东西没有手工雕的那么有韵味。“好料做出来的东西才漂亮”,胡堂山说,因此这么多年他仍然坚持亲自一刀一刀地手工去刻。在他眼中,手工艺永远是稀缺性的,好的作品是有温度、有灵魂的,与冰冷的机器是两个概念。

胡堂山雕刻的作品

在谈起核雕这项技艺的传承,胡堂山表示,目前很多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比较浮躁,沉不下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会更多地告诉他的学生必须把心先静下来,再谨小慎微来雕刻,就像做人一样,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为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优秀核雕艺人、爱好者参与加入其中,胡堂山将核雕作品售卖所得及相关补贴用以开展“非遗在社区”核雕、泥雕系列公益培训,为核雕爱好者讲述核雕艺术的历史、传承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现场教学、展示。

“既然非遗在社区了,那么非遗必须进课堂。”胡堂山表示。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到核雕这项技艺,他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普及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能。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创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三岁至六岁左右的孩子,由于他们年纪小,用不了那么快的刻刀。因此,我就会用核雕衍生的泥雕来进行教学,等他们的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我就开始让他们接触核雕。”胡堂山表示。

胡堂山深知在核雕上的付出是多么的辛苦,他也知道收获后的喜悦。他表示,未来要把核雕艺术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人也能够在核雕艺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拥有核雕工匠高超艺术造诣的自豪。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李程

校对 | 潘丽玲

龙鱼的寓意和象征

陨石边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