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的“活化石”,非系统发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周边自然生态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龙骨在中医药领域广泛使用,近年更因急速飙升的价格、炙手可热的行情,令一些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盗掘
在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满足中医传统的用药需求,平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亟需达成共识
可加强古生物化石科考普查,摸清家底,尽快建成化石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充研究力量,形成家底清楚、保护有力、管控有效、利用有序的化石保护新局面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胡伟杰 宋佳
近期,北方多省份公安机关破获多起盗掘古生物化石犯罪案件,其背后产业链由此曝光。
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2011年1月施行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明确,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追踪发现,古生物化石中被称为“龙骨”的一类,在中医药领域广泛使用。在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满足中医传统的用药需求,把应保护的保护到位,把可利用的利用充分,已十分急迫。
古生物化石频被盗掘
“没收非法盗采古生物化石(龙骨)1000余公斤。在盗采毁坏严重区域,劝返非法采挖群众200多人次……”今年7月,西北某地自然资源局给当地人民法院的复函如是记录。
中医药中广泛使用的龙骨,是脊椎动物化石中远古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物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表示,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的“活化石”,非系统发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周边自然生态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记者了解到,近年,陕西榆林、内蒙古四子王旗、宁夏海原等地均有盗掘案件发生,多地公安与自然资源、文物保护等部门联合执法,破获多起盗掘犯罪案件:
今年7、8月份,犯罪分子在陕西榆林一村落的山脚下多次凿洞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共计约1000公斤,非法倒卖牟利20多万元;
宁夏海原县公安局近期查处3起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查获所盗古脊椎动物化石180余公斤,扣押摩托车、发电机、电镐等作案工具80余件;
前段时间,内蒙古四子王旗公安局从查处的一个盗掘团伙处扣押古脊椎动物化石48.6斤,收缴约2000斤……
据了解,犯罪分子经过踏勘找准蕴藏古生物化石的地区,打下深深的盗洞,有的盗洞仅能供一人弯腰通行。更有一些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将挖掘机开进深山实施暴力挖掘。
甘肃某地侦办盗掘案件的公安机关负责人表示,犯罪分子寻觅河谷等化石富集地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打下盗洞,夜间采挖,有人甚至在洞内吃住,轮班盗挖。“犯罪分子通常采取野蛮采挖方式,将出土化石砸碎售卖,对化石遗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盗掘古生物化石是违法犯罪行为。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对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做出明确规定。
此外,据甘肃某地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北方山地多为黄土土质,每逢夏季,频繁降雨让土壤含水量饱和,容易坍塌,盗掘者在盗掘中葬身盗洞的事件时有发生。
龙骨牵动盗掘产业链
拘役、判刑,甚至命丧盗洞,为何都挡不住盗掘者对古生物化石的觊觎?
公安民警介绍,被盗掘的古生物化石多数流向全国各地的药材市场,极少数珍品流入收藏市场被高价拍卖。
甘肃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喜香告诉记者,龙骨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较大。现代《中药学》教材将其归类为重镇安神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癫狂、肝阳上亢等证。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龙骨“气味甘、平,无毒”。
另据了解,龙骨在198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已未被收载,但在一些地方药材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中仍有收录。
近年来,龙骨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近3年时间里,龙骨的市场价格从每公斤55元上涨至每公斤280元。
记者在药材市场更了解到,目前部分龙骨可以卖到每公斤300多元。
龙骨急速飙升的价格、炙手可热的行情,让一些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有人在村里转着收龙骨,我打听到卖的钱相当多,就想试试看。”部分犯罪分子告诉记者。
此外,据前述甘肃某地侦办盗掘案件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介绍,古生物化石的盗掘者已经与相关运输方、储存方、出售方联手,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两难”
在龙骨牵动的产业链背后,还暴露出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的两难困境。
部分受访古生物化石研究专家坦言,出土的每块化石无法在当下轻易断定有无科研价值,而一经损毁则价值全无,目前相关研究力量不足也限制了对庞大出土数量化石的研究进度。
与此同时,龙骨的药用需求较为旺盛。李喜香等中医药领域专家表示,作为习用中药,龙骨资源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未来临床需求可能受限。
这意味着,在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满足中医传统的用药需求,平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亟需达成共识。
此外,基层执法部门也面临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已追回化石难以处理等问题。
受访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对各个执法主体的权责规定不够明晰、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地方尚未出台针对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实施细则。“一些追回的化石残块,既不能在博物馆展出,也不能返回药材市场售卖,只能在仓库堆积,时间一长,部分化石风化成土块,只能填埋处理。”
李喜香等中医药界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可针对龙骨的资源现状和临床医疗需求等制定管理办法,促进龙骨药材资源合理利用。
受访古生物学界人士建议,可加强古生物化石科考普查,摸清家底,尽快建成化石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充研究力量,形成家底清楚、保护有力、管控有效、利用有序的化石保护新局面。
受访人士认为,可参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引导社会在有序合法的范围内合理采掘利用化石资源。同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方便基层操作执行。化石资源富集省区也可针对本地资源分布状况,进一步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可实施细则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