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揭秘东山晓鲁发现的“鸟中大熊猫”奇迹

09-02

揭秘东山晓鲁发现的“鸟中大熊猫”奇迹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日讯 最近,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日常巡护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的踪迹。通过连续监测,他们有了更惊喜的发现。原来这只黑脸琵鹭正在孵卵期,没几天,它就孵育出两只可爱的幼鸟宝宝。

很多网友看到黑脸琵鹭孵育幼鸟的视频,纷纷喜欢上其优雅的姿态。有网友表示,只要刷到就忍不住看几遍。

黑脸琵鹭 图源/山东新闻联播

这次发现不同凡响,之前科研人员只在我国北方一些区域发现过黑脸琵鹭的繁殖记录。这是首次在黄河三角洲,也是首次在山东境内发现黑脸琵鹭的繁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认为,这次发现使黑脸琵鹭这个物种的繁殖分布区向南扩展了几百公里,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普查结果显示,现在黑脸琵鹭全球种群数量仅为6988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国际上常将它作为衡量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黑脸琵鹭在黄河三角洲繁殖,无疑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愈加优良的生动注脚。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静表示,黄河三角洲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鸟类迁徙线路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栖息地,目前全世界有9条鸟类迁徙线路,其中就有两条经过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之优良可见一斑。

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但事实上,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变化已经被更多人感知。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山东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山东新闻联播

若把时间线拉长,便会发现作为退海之地的黄河三角洲,多年前的生态还十分脆弱。因为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盐渍化造成湿地萎缩,这里曾有大片大片的盐碱荒滩。“白茫茫”“光秃秃”是那时真实的写照。

谈起曾经的盐碱荒滩,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王立冬印象深刻。他说,“植被是比较羸弱,一到春季大风会把漫天黄沙卷起来,整个保护区一片灰蒙蒙的。”

从白茫茫的盐碱地到百鸟迁飞的世界遗产,大河之洲是如何做到的?

降碱降盐,生态补水是有效的办法。山东优化黄河生态补水体制机制,除了在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大流量向保护区补水,还规定在满足各市合理生活、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将年度余留黄河水量分配指标用于生态补水,同时加大保护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全年不间断按需补水、科学补水。

水资源基础打牢后,精心的生态修复被提上日程。原先保护区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日本鳗草海草床,不仅是鱼类、贝类、虾蟹类的栖息地,更是鸟儿们的觅食地。后因为气候多方面因素,海草床被毁灭殆尽。2022年起,科研人员开始“种草” ,恢复海草床。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岳世栋看来,如今海草床已经修复得很好,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数据显示,现在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有685种,鸟类373种,每年有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觅食、迁徙。

鱼逐水草游,鸟择良木栖。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金龙表示,保护区将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湿地保护、弘扬湿地文化,持续加强自然遗产的传承利用,推动生态品牌和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同时,通过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黄河口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是黄河三角洲的新目标。可以预见,随着机制保障日益成熟、系统治理不断深入,黄河三角洲将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美画卷。

闪电新闻记者 苏发东 贺晓菲 报道

木雕摆件鹰图片

地图鱼掉鳞露肉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