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香学的历史上,沉香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我国“众香之首”,也是文人雅集不可或缺之物,很多历史人物更与沉香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大文豪不仅长于品香,并亲自合香、调香,对于生于朽坏的沉香更是推崇备至,写下《沉香山子赋》借咏香而抒志,为沉香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笔触。
无香何以聚
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香历史,到了宋代,香被文人阶层推到了修行立身的新高度,但凡文人雅士相聚,无论是品茶还是观画,下棋还是论道,都少不了这抹炉中的袅袅香气,甚至有人发出了“无香何以聚”的感叹。
苏东坡作为一时风流人物,他和香之间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宋代诗人以诗文相互唱和十分流行,苏轼和黄庭坚之间就留下了多首以“香”为主题的诗作,不仅写尽香气之妙,更以香作比,激赏对方之文辞、智慧,成为广为流传的文人香事。
除此之外,苏东坡更擅长调香,以梅花的花心之雪所调配的“雪中春信”,据说能让人闻到梅花自雪中盛开的清雅馨香,于一片寒冷萧瑟之中感受春日花开的意境。
在众多香料之中,苏东坡对于沉香尤为偏爱。
苏东坡对沉香文化的诠释
在62岁高龄,苏东坡被贬到了当时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海南儋州。尽管他一向乐观,在这个荒凉之地,内心也难免陷入愁苦。
然而在这时,他苦中作乐,发现了海南一种独特的香品——沉香。
沉香生于树木受伤之时,为自我愈合而分泌树脂和周边环境中的菌群发生复杂的反应,经过一系列的磨难、艰辛、沉淀,最终成香。整个过程极具哲理性,苏轼把香与命途多舛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
绍圣五年,苏轼为弟弟苏辙贺寿送上“沉香山子”,并附上了一首《沉香山子赋》,在文章中盛赞海南沉香的气韵,句句不离沉香,而又以香寄情,鼓励同样深陷逆境的子由。
文中描述的“金坚玉润”、“膏液内足”将海南沉香的独特之处描写的淋漓尽致,在这么多年的砍伐开采之后,海南沉香已经没有能做出沉香山那种尺寸的大料,不少人都是从线香或是小料中一窥“琼香”的独特魅力。
我之前结缘过不少海南线香,有从海南当地买的,也有从网络上结缘的,觉得味道最好的还是香至尊的琼香H80,这款香选用的是天然结香的野生料,味道干净纯粹,甘甜雅正,有着非常丰富的层次性,花香甜韵不一而足,品过之后你自然能够理解,这样的一抹香韵能给困境中的苏轼带来多大的鼓舞。
涅槃而生的沉香能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嗅觉上的享受,更是触达内心的升华,苏东坡与沉香文化的缘分,也让香中添加了一抹回味无穷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