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揭秘齐白石首位入室弟子的传奇人生——李苦禅

11-07

揭秘齐白石首位入室弟子的传奇人生——李苦禅

-

丹青不尽,英气永存!

-

李苦禅说:“我现在八十五岁,笔下的东西总够不上我的要求,再下下功夫,到一百五十岁时大概就能接近我的要求吧!”

▲李苦禅 蒲扇西瓜 1964年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20世纪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名家。

1922年,李苦禅独自来京,考取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后来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极其艰苦。同学林一庐赠其艺名为“苦禅”,自此以“苦禅”名行于世,中国美术史上多了一个艺术的苦行僧。

复杂的艺术思潮下,李苦禅在美术运动的最前端,接受和熟悉了西方绘画,并经过探索之后较早地回到了中国画文脉,这样的选择本身,是具有前瞻性的,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意识。

1923年秋,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白日学习西画,晚间抽空到齐家学习中国画。齐翁待其甚善,不仅绝不收取学资,而且赠其颜料、纸墨,毫无保守,援笔示范,令其感恩终生。

▲李苦禅与恩师齐白石

▲1982年清明,李苦禅在自己书写的齐白石墓碑前肃立

▲李苦禅 蝴蝶花1981年

▲李苦禅 三蟹图1937年

- Solid foundation of sketching and sketching -

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

李苦禅有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捕捉对象的能力高于前辈。在此基础上以画家之眼去加工、改造对象,突出神态,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从现存的标本写生习作可知,李苦禅早年对鹭做过认真的科学意义的结构研究。早期创作的鹭的形象,酷似对象,用笔不苟。但他通过艺术提纯,去掉了多余的碎羽和斑纹,加大眼睛强调神态,把下咀的一条线缩为极短,突出尖喙,缩略固定为晚期融入笔墨韵致的苍鹭形象。

▲李苦禅 墙根即景 50年代中

▲李苦禅 渔乐图(群鱼鹰)1980年

他早期的鹰同样写实,这是最初对鹰作为客观对象仔细观察的结果。以后他的鹰的造型有过多次嬗变。躯干渐趋肥大,咀、眼棱角突出,脚爪舒展,最后形成敦实雄健的所谓“苦禅鹰”。这时的鹰已将生物的客观属性与主观理想合成一体,是画家的意象。

▲李苦禅 1977年 松鹰图及局部

其它禽鸟,如鹌鹑原是通体一色,将前半身用墨点厾,后半身用线勾勒,以赫染之。鹌鹑的斑纹本是竖向排列,他改用横点。这种形的再造不但没有改变人们对此鸟的总体感觉,反而强化了鹌鹑憨态可掬的鲜活形象。

▲ 李苦禅 草丛群鹑40年代作1978年题

▲李苦禅 荷塘清夏图 1977年

- Pen and ink of -

笔墨之境

李苦禅潜心研究八大山人的墨法,曾以灯光照纸研求墨色变化的韵味。强调墨分五色,而又提出要有公分和自分。公分即整体的浓淡分布,自分指局部的浓淡变化。自分的变化程度一般不超过公分,保持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 李苦禅平生极重视书法功力之磨炼

晚年亦无松懈,每日临摹碑帖

▲ 李苦禅 秋荷 50年代中

▲李苦禅 云山八哥

- Painting outside watering -

画外求妙

中国画在经营位置上讲求大开大合,画外求画,使有限画面具有无限含量。从画外入画,古已有之,八大山人尤善于此。但史上构图局面之宏大者,今唯有李苦禅和潘天寿。

▲李苦禅 秋荷 50年代中

▲李苦禅 紫藤八哥 八十年代

至此,笔者曾手抚大师画作数日,坚信研究还要继续,只因这一句最是扣人心弦:

“我现在八十五岁,笔下的东西总够不上我的要求,再下下功夫,到一百五十岁时大概就能接近我的要求吧!”


光绪元宝价格表大全一览表

北京犬舍出售纯种拉布拉多幼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