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武夷岩茶的香气之谜:90%的茶友真的不懂吗?

05-23

武夷岩茶的香气之谜:90%的茶友真的不懂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最早在接触铁观音、金骏眉的时候,武夷岩茶还没出现“清香型”概念。

偶在朋友的茶庄里喝到岩茶,都是铁罐散装的,而且火焙得很重。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传统焙法的缘故,可能也因为存放的不讲究,导致岩茶需要焙重火,才能防止发霉、变味。

要知道,那时候散茶的外面并没有加一层食品级塑料袋密封,茶叶直接大喇喇地与铁罐的内壁接触。

这可大大不利于岩茶的保存,故而需要把茶焙到高火。

大家都还在喝铁观音的时候,有个别茶友会点岩茶来喝。

店家就直接把装着岩茶的铁罐请上茶桌。

然后拿个剪刀把盖子撬开,接着是一股子炭火香从铁罐口喷涌而出。

在座的茶客都直呼,好香呀!

有人特别喜欢闻这个炭火味,抱着罐子深吸几口,一脸陶醉。

当时的我,真心不觉得这算什么茶香,跟“好香”两字也搭不上边,只觉得这就是炭味、火味,甚至跟一屋子的二手烟味无异。

都是呛鼻子的味道!

但是他们就觉得这就是岩茶的香,而且是炭火味越重,茶就越香。

后来茶泡出来,汤色红到发黑,又是一股子炭味。

又有人说这茶好香。

自以为,岩茶的香气大抵就是这样,让人迷恋的炭烧味,像咖啡、烧烤一样,喜欢的人都觉得焦香就是一种美味。

我能接受这种作为岩茶个性的香气,但不认同他们发出的“好香”的啧啧赞叹。

《2》

后来,岩茶的工艺改变了,呈现出了各种香气。

喜欢炭香的人依然喜欢,依然能对着重火的岩茶发出“好香”的赞美。

但更多的人get到了岩茶的栀子花香、玉兰花香、蜜桃香等多元化且高扬的香。

越来越多的喝茶人被岩茶花香、果香吸引,大批量地涌入岩茶圈里,成为岩茶忠实粉丝。

我舒了口气,对“炭香是一种很香的味道”的自我怀疑终于可以放下了,感觉可以与大众同频了。

其实,我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

每个人对岩茶的香,真是各有各的理解。

《3》

有一次,朋友拿出一款存了10年的肉桂。

闻干茶就能明显感受到茶里的那股子陈酸味,但他们喝下这口酸汤的时候,都直呼“好香”。

看他们的表情很诚恳,没有阿谀谄媚之态。

我不说话,默默又喝了两道水。

这款茶原料很好,出自核心山场,大多数人对其来源知根知底。

当年的焙火挺足,基于原料的厚底子,整体转化还可以。

作为不太喝陈茶的我,能一口接一口喝上几杯。

但是,了解岩茶陈化过程的人都知道,岩茶是时间存越久,香气越弱。

一方面芳香因子有挥发性,二是富有香气的醇类物质转化了,成了滋味和汤感的一部分。

就好比原本粗糙的颗粒,被反复研磨,最后变成细腻的可溶于水的粉末。

那些颗粒感的物质,陈放的时间足够长,会转化成溶于水的物质,故而底子好的陈茶汤水稠厚,醇滑。

可感觉到汤里有物,却不粗粝。

即便这存了十年的坑涧肉桂是好喝的,汤水确实绵绸,但香气早就挥发和转化了,真谈不上有多香。

况且陈年岩茶存得再好,底子再优秀,终究挡不住大概率会出酸的命运。

难道这种酸,就是他们所谓的“好香”?

实在理解不了。

《4》

还有一次,茶友跟我分享了一泡高丛水仙。

她说,这款高丛哪里都好,就是太香了点,都盖住丛味了。

收到茶,马上冲泡开喝。

又是一个对岩茶香气有别样理解的人。

再次陷入自我怀疑,这高丛的香究竟体现在哪里?

作为水仙的品种兰香基本没有,别的花香、果香也没有。

为了降低客观因素影响,选了个大晴天又喝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

相反,我认为这泡高丛的丛味很不错,粽叶为主,略有木质感。

树龄再上去些,木质感就显了。

我很怀疑,她把粽叶香认成了水仙的香,而微弱的木质味则是这泡高丛的丛味。

于是,明显的粽叶味则是她“好香”这一评价的依据。

但是,粽叶香真的就“好香”吗,比起缠绵幽远的兰香呢?

《5》

因为接连发生的几次让我颠覆想法的事情,为了解惑,请教了一位业内信得过的专业人士。

经过他的点拨,和我的自我消化理解,心结最终解开。

花香、果香,对于岩茶来说,不可谓不香。

那些显而易见的香气就好比一件华丽的外衣,人皆见之。

那些不够明显甚至不能称之为“很香”的香气,例如炭香、焦香、陈香、丛香等,在特殊场合和氛围下,同样能带给喝茶人与众不同的香气体验。

比如,大家都在享受铁观音的兰花香时,岩茶的焦炭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特殊的茶香的存在。

在当时主流的鲜爽之香中,非主流的拙朴炭香确实能引人侧目。

比如,陈了很多年的岩茶,香气淡了,留存了岩茶转化后的味道。

喝茶人评价其“好香”,或许只是在换着方式夸赞这是一泡存得不错的岩茶。

毕竟他们也无法完整且准确地描绘出这陈茶究竟有何出色的香。

《6》

所以,岩茶香与不香,是高香还是普通的香,取决于喝那泡茶时的情境,和喝茶人对岩茶的理解。

情境赋予每泡茶不同的滤镜,同样也有“提香”的功能。

这就好比在火车、动车上吃泡面特别香,是平时感觉不到的香。

其实,我们在喝茶时,不用因别人的评价而有过多的得失感。

他们在此时是如此评价,可能换了个地方,又换做另一番评价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宠物商店怎么办

八哥狗是什么品种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