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北大教授胡泳母亲离世引发关注,医生详谈阿尔茨海默病照护挑战

09-24

北大教授胡泳母亲离世引发关注,医生详谈阿尔茨海默病照护挑战

据红星新闻,9月21日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发朋友圈称“9月21日我记得”,并配上一段他与母亲的录像。当晚,胡泳及其助手表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胡泳母亲已于9月1日去世,21日安葬。

今年4月,一篇题为《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文中,胡泳以第一视角讲述了他照护母亲的日常。“从专业人士变成全天候护理人员”,他承担起制作软质食物、喂饭、清理地板痰渍、洗澡、换尿布、陪玩陪聊等工作。

“生活变成了纯粹的耐力问题,以及和绝望对抗的心理问题。你永远在平衡,平衡工作和生活,平衡你和父母的关系,平衡你和配偶的关系,平衡你和孩子的关系。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困在父母身上动弹不得。”胡泳说。

九派新闻在采访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者时发现,有人为照护患病的婆婆,两年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还有人为照护患病的丈母娘,结束了工作,全职在家陪护。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1)》,现阶段认知症照护仍以居家照护为主要形式(62.99%),担心外面机构照护不好、照护机构费用较高与患者本人不愿意离开住所接受照护是受访者对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顾虑。

居家照护的阿尔茨海默病家庭,普遍面临着“一人患病,全家失衡”的现状。其背后的照护者们,不仅要承担琐碎复杂的照护任务,还要消化自身的崩溃、焦虑甚至抑郁情绪

一位老人坐在窗边。图/VCG

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68.6%的照护者睡眠不足,65.43%照护者觉得由于看不到治疗希望承受心理压力大。

9月21日,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科主任吕继辉在做客九派新闻《见医面》直播间时表示,照护认知障碍老人是艰巨又漫长的任务。患者从开始出现遗忘信号,到患有各种并发症乃至去世,中间的历程通常是8到10年,甚至超过20年。在此情况下,很多照护者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容易产生身心疲惫。因此,照护者应先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她提醒,如果家里有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首先对疾病保持现实的态度,“不要有过高期待,目前确实无法治愈。”其次,对自己的能力持客观的态度,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也有无望无助、虚弱软弱的时候。

“不要想着‘我是患者唯一的依靠’,更不要过度自责。如果产生负面情绪,要原谅自己,也要学会分享,向自己的亲戚朋友表达感受,必要时请求他人的帮助。”

“一定要看到好的一面。”吕继辉坦言,很多照护者总是看到患者丧失功能的一面,“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失望、沮丧。但是眼前的互相陪伴,在日后想来也是美好的时光。她建议,在诊断初期,家属应与专业医生一起规划患者的未来,了解疾病走势、早中晚期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免到时候茫然无措。

直播中,一名网友留言称,“阿尔茨海默病如果只是失忆、痴呆还好,最怕是有攻击性和被害妄想症的患者。”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吕继辉表示,若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要根据诱因对症处理。如果是被害妄想,很可能是患者认为这个物品很重要却找不到,容易虚构一个故事,把责任归咎到最不信任的人身上。

对于这种情况,她建议,家属先采取一些技巧性策略,比如,“我来帮你找一找”。找到物品后,老人的疑问也能自然消除。“即使短时间内没找到,也可以在老人认不出来的情况下,假装找到了。日后帮助其把东西摆放到固定位置,借助一些明显的标识,使其形成记忆规律。”

吕继辉建议,从根源做起,努力与老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无论老人说什么,家属先不要否定,避免老人只记住了否定态度,将家属归入“敌人”阵营。可以先同意老人的想法,并表示,“我理解你的感受,让我帮你做些什么。”与老人保持一致的立场,共同解决问题

她还提醒,“如果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异常对老人与身边人无害,没有必要进行医疗干预。反之,如影响到患者健康、对周围人造成困扰甚至威胁,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胡冰月

编辑 万璇 武菲菲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八哥鸟吃什么牌子饲料最好

边境牧羊犬怎么训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