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酒仙的传说:他如何将石头变成黄金?

02-21

酒仙的传说:他如何将石头变成黄金?

俗话说:“点石成金”,在石雕的王国里,有一群造物者,是他们手中的刻刀,将一块块石头变成一个个故事。

一把刻刀,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这块石头的前世今生,有手艺人的虔诚笃定,而寿山石雕这门手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带大家认识的石雕匠人,圈子里的人叫他“酒仙”,说他石头雕得好,酒量好,更难得的是他的爽直。

他叫江秀影,艺名石秀,男,197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人,自幼喜欢绘画,15岁开始学习寿山石雕刻,后拜丁梅卿为师。擅长薄意、浮雕、印钮雕刻工艺,其薄意作品融传统石艺与国画风格于一体,深受业内好评。

现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鉴定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江秀影介绍说,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极具收藏价值。但寿山石不像其他矿石产于多处,它只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现在已是不可再生资源。据记载,寿山石迄今为止已经有150多个品种,按照所产位置的不同,寿山石分为“山坑、水坑、田坑”三大类,被喻为“石头中的帝王”的田黄石就属于田坑石。

田黄石以黄色为主色调,在中国,黄色寓意吉祥富贵,代表尊荣,末代皇帝溥仪向人民政府献出三颗乾隆皇帝印,就是用寿山田黄石雕刻而成的。

这一切都喻视着寿山石得与众不同,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是上天赋予寿山石自然的美。而石雕技艺把江秀影练就成了一个钟爱“石秀天成”的雕刻师,故而取艺名石秀。

要说起结缘于石雕,这跟江秀影小时候爱看小人书,还喜欢乱涂鸦、玩泥巴有关。如果换到现在江秀影小时候应该就是大人口中的“熊孩子”,但在那个年代小人书就是江秀影的精神粮食。

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去临摩和涂鸦,小时候见到《芥子园画谱》后如获至宝,沉迷在绘画中,如饥似渴地临摹。十七岁从恩师丁梅卿老师那学习山水画,得到老师悉心指点学习传统技法,老师告诉他:临摹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但做为一名优秀的雕刻师,要做到心摹手追,努力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创立你心中属于这块石头该有的面目。

学艺过程中除了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做上千百次,更难的就是坚持,江秀影回忆自己初学艺时的枯燥、乏味,不仅要了解各种石头的属性,更常常一把刻刀一握就是一天。记得自己学刻观音时,江秀影每天都会骑两个小时的单车从东郊骑去西郊去老师家里请教。老师教他要先读懂观音的造型、神韵,教他刻观音要刻成36岁左右女子的形象,说是在古代这种年龄的女子是母仪天下之时,是当奶奶的年纪,而脸须刻得圆润,代表富贵相。观音的眼神则为向下俯视,那是普渡众生之意。

动刀之前老师会让他要先不要急着刻,而是应该常去寺庙观察瞻仰菩萨,多临摹才能感悟,才知道该怎么构造,如何下刀,下刀几分才能刻出自己的心中的佛,最终刻出了自己满意的观音。所谓相由心生大概就是雕刻师赋予每块石头的灵魂所在,让每块石头有了它与众石不同的面目、喜怒和故事。

聊到学艺,江秀影说还有一件事也让他不能忘怀,记得最早临摹刻的龙是在福州于山壁刻和龙柱上学习的造型,是按习惯所成,龙的爪子都是刻成四爪。后偶得到郭功森大师的指导,郭老师说以前封建社会时平民是不能随便刻龙的,是帝王的专属,而现在是新社会了,要改刻成五爪金龙。

而龙爪里最难刻的要表现出爪的力度,要学会“变”才能“通”。这看似容易的小细节,却让已经习惯刻四爪的江秀影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改成刻五爪。人都说“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真章”大抵就是如张秀影一般的匠人对工艺的每一次直执,刻完和刻好一字之差,却是手艺高低之分。

技艺的学习在于可以得到传统技法的要领,但要提高还需要不断地创作,不断地画,要师法于大自然。从学艺到出师,再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风格,江秀影三十年如一日得坚持。

只要一有时间就钻研技法,在自己的实践中取得经验,更多的是多看前人或他人的好作品,择取其好的东西吸取再加以消化,让其成为自己的血肉,这样就能把吸收到的好技法在创作中加进去反映出来。

江秀影说:雕刻一件作品就要赋予这件石头独有的生命力。对他来说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得的,都应该被善待,让每件作品都能表达出它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在石头的画面上就是他要做的事。

寿山石的技法主要包括圆雕、薄意雕、高浮雕、印钮雕、镂空雕、浅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

寿山石雕工艺首先讲究设计,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相石”,每一位匠人在创作动刀之前,总要对着待雕刻的石料仔细揣摩一番,这就叫“相石”。

“相石”在创作过程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石的时间根据各自的灵感各有不同,江秀影说,有的时候一块石头会放很久才下刀。

想不到最合适的题材时,江秀影会放下石料,去看书或是去郊游放松自我。他认为艺术不是拼命想创作能创作出来的,而有的可能往往就在一瞬间便能决定,这就是匠人与石头间的默契与缘份,像新朋友和老友,像多年形成的默契。

相石后就是选用各自擅长的雕刻技法进行雕刻,使作品所表现的景物基本清晰精确。成型后的工序就是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照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精、气、神,赋予它灵气。

江秀影认为,每一个雕刻家逐渐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也不同,所以风格必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一件作品第一眼就要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

石雕作品关键在于相石、题材、色彩的运用搭配和取舍,更要让自己的思想和天然的石头融和为一体,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作品创作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基础。在江秀影的作品中,还特别注重作品的留白,他认为这是美的最高境界,是石雕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下可以给人想像的空间。

成功的作品往往是那最能引入想像的留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胸中的丘壑、也可以看出作品境界的高下。

众多作品中,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例如获奖的《土楼文化》,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江秀影去旅游,看到福建土楼觉得特别震撼,回来就想创作这么一件代表福建当地文化的作品,正好家里就有一块合适的石头,便开始创作。

创作过程中,他会去研究客家文化、建筑特色、人物形态,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完成后被一位香港客人一眼看中买走,而之后江秀影一直对这件作品恋恋不忘,也再也没能找不到合适的石头再重新创作一件福建土楼。于是,他想尽办法与这位购买者取得联系想将这件作品回购。起初这个香港客人始终不肯割爱,直到后面客人又看中了江秀影的几件作品,才同意进行了互换。江秀影说,这是他一个时期的代表,是对石雕文化的痴迷和钟爱,对当代文化的热爱。

关于江秀影,熟悉他的人还送给他一个酒仙的外号,不光是缘于江秀影爱喝酒,更难得的是他的作品细腻入微,但为人却是快言快语。骨子里透着豪爽,他说喝酒,能让人痛快、明白,如同那句他创作时铭记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石雕创作中江秀影总是大胆尝试和突破,总是以其意境不同来创作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出自己心声的作品来,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世界。

博美宠物狗价格

哈士奇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