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紫砂壶背后的故事:不为人知的秘密

05-23

紫砂壶背后的故事: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十世纪初期,在商品经济体系的运作下,宜兴紫砂壶产业,蓬勃兴旺,1932年紫砂产量和产值俱增。

并供应日本、东南亚等国订货,为近百年宜兴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后因连年战乱,产业萧条,宜兴陶业为之沉寂一时。



90年代紫砂一厂


直至1954年后,政府将当时流散在外的紫砂艺人组织为「紫砂生产工场」。 1958年4月,在原来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

此后,在厂方合作及多位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的努力下,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


『台湾与宜兴之间的茶壶缘』

台湾是一个移民为主体的社会,在清代时期,伴随福建的茶叶移植,大量闽粤移民进入台湾,也将当地所盛行的「工夫茶」,以及独特的「工夫茶四宝」茶具带入。

台湾史学家连横(1878-1936)的《雅堂文集?茗谈》:「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其《剑花室诗集》也说:「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工夫茶四宝


因此,早期移民带入台湾,以小壶、小杯为主要代表的「工夫茶俗」,特别适合搭配台湾中部地区所产的乌龙茶。

以宜兴紫砂壶冲泡,色、香、味俱佳,更能突显各区茶叶独特的气韵(山头气)与品种香,迄今小壶饮茶之俗早已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中。



罗桂祥先生


『香港的媒介地位』

近代宜兴紫砂壶能输入台湾,香港占了重要的媒介地位。1970年代后期,经过长时间动荡的大陆社会渐趋稳定,宜兴陶业生产慢慢回归常态。

1981年10月香港罗桂祥先生为推动紫砂陶艺,在「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举行宜兴陶器展览,紫砂壶艺的多样性、材质的优异性,引起国际瞩目,尤其吸引台湾茶艺界、收藏界人士关注,认为紫砂壶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1990年代台湾贩卖紫砂壶的茶行


由于两岸政治因素的限制,宜兴紫砂厂的海外市场便委由香港四大公司(锦锋、英泰、双鱼、海洋)经销,此一阶段,台湾业者需由港商才能辗转购买紫砂壶回台转销,因此当时紫砂壶俗称「港壶」或「港罐」。

又因当时台湾政府的法令尚未开放进口紫砂壶,所以大量的紫砂壶其实是经非正式管道,走私进入台湾市场。有段时间甚至因为海关查察严格,若干紫砂壶底部的「中国宜兴」印款需在境外予以磨除才能入境。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台湾是宜兴紫砂的第二故乡』

究竟什么因素宜兴紫砂壶在台湾广受欢迎?

首先,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台湾盛产乌龙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便是首选,台湾人便开始风行用宜兴产制的紫砂壶品饮乌龙茶。

「老人茶」品茗成为中产阶级的休闲、社交活动,在如此热络的饮茶风气下,自然对紫砂壶有大量的需求。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其二,是香港的外缘因素辅助。1981年香港罗桂祥先生举行宜兴陶器展览,其后香港一连串的紫砂精品展览活动与出版品。吸引台湾的茶壶代理商们,积极地到香港寻觅良好的工艺品,带回台湾供应壶友收藏。

其三,是台湾解严、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加上股票上万点,带来资金动能。



《紫玉金砂》


其四,是台湾出版事业对紫砂宣传的推波助澜,在杂志方面有《茶与艺术》(季野)、《壶中天地》(赖杰诚、万妙玲)、《茶与壶》、《紫玉金砂》(赵宽仁、黄健亮、黄怡嘉)、《天地方圆》(江庆书)等;

此外,1989年成立的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则是出版了台湾八成以上的紫砂书籍。经由这些杂志与书籍的发行,为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分。

后面这两项不仅拓宽紫砂壶在台湾的收藏市场,让更多的紫砂精品来到台湾,收藏人口遽增,许多名家的作品受到广泛传播,促成了紫砂整体事业在台湾的高峰期。



1993年访台的顾老


加上近年来紫砂壶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出尽风头,大陆紫砂壶拍卖市场上,有大量的紫砂壶是从港台回流到大陆的,购买回流紫砂壶要小心,既然是谈回流壶,就必须了解一下当代宜兴紫砂壶出口台湾的一些情况。

大陆的紫砂经营者,近年瞄准台湾收藏家手里的名家名作,个别拍卖公司也到台湾去征集淘金,不过,台湾收藏家觉得自己来大陆炒作更具有竞争力,于是,大陆拍卖市场上送拍的几乎都是台湾回流紫砂壶

可以说大陆拍卖市场上第一波紫砂热浪是宜兴人炒起来的,这第二波第三波都是有台湾人运作,直至把紫砂壶推上了千万等级的高峰。




1993年,顾景舟大师等11人,首度受邀访台,深受欢迎


宜兴每天有集装箱出运到台湾,台湾紫砂壶的贸易几乎是疯狂的,买紫砂壶不是按照品种数量和质量,而是按照每一箱多少钱来计算的。

那时出口到台湾去的紫砂壶良莠不齐,大量的日用商品紫砂壶,被一般的紫砂爱好者收藏,近几年从台湾回流到大陆的紫砂壶99%都是这种紫砂壶。

目前市场上炒作的所谓绿标、黑标、激光商标都仅仅是出口的一个标志,绝对不是紫砂壶等级的标准。



1993年台湾知远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示会”


由于当时与台湾没有三通,台湾人直接来宜兴还有些困难,大多是以探亲的名义取道上海,精明的台湾壶商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来宜兴购壶,或在上海静安宾馆等常年包房,后来干脆长驻在宜兴上海饭店,由宜兴壶贩子直接送来。

大规模的紫砂壶开始从偷偷带回台湾变为几个台湾人租用航班空运或走水路从厦门海上转运,在1986年以后,当时宜兴出厂价10元人民币的壶,到台湾可以卖120美元。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由此,来宜兴贩买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起初多是台湾的无业游民,后来开始有专业的古董商参与,贩壶的质量开始提高。

从1984年开始,台湾人开始注意收藏顾景舟、蒋蓉、吕尧臣、徐汉棠、汪寅仙这批人的高档紫砂壶了,由于他们的壶价格高,数量少,只能订制。

于是,他们即高调订制,当他们把壶拿到手后,就会请宜兴当地的高手实仿实做三到五把高仿品一起带回台湾。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何道洪、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当然,这类高仿品必须达到次真迹一等,原料、工艺造型必须达到99%的相似度,甚至重量,印款几乎一致,行业外的人根本无法辨认,名人名作的赝品伪作在收藏者手里越来越多。

于是,台湾人教会了丁山紫砂工艺师代工的诀窍,从此,宜兴进入了600年紫砂历史上代工最为泛滥的时代,而且此项业务至今“繁荣昌盛”。

台湾市场紫砂壶从2005年进入到一个相对饱和的时期,市场价位开始往下掉,由于大陆经济的发展,台湾开始有人把收藏的紫砂壶委托在大陆开茶叶商铺的老板代销,也有人在香港的古玩行里寄卖。



1998年,李志平厂长、汪寅仙、何道洪、吴群祥、葛陶中、江建翔、陈国良、张庆臣等人访台


1999年《有壶同享‧有难同当—两岸紫砂茗壶赈灾义卖会》


很快,宜兴的商家嗅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从2008年开始,宜兴人一批批到台湾收购紫砂壶回来,由于商家的鉴赏水平有限,开始的时候,买来了不少赝品伪作。

后来就发展到要去宜兴找到作者证明是真迹才付款,这样,又使得宜兴的高工大师多了一条唾手可得的生财之道,卖「证书」而不是卖艺术。

照现在紫砂壶的分类,台湾回流壶以日用紫砂壶为主,艺术收藏类的紫砂壶很少,由于2006年宜兴当地政府把紫砂矿封掉以后,人们为了寻找黄龙山紫砂原矿所做的壶,就把台湾市场上日用类紫砂壶一扫而空。

淳化元宝背双佛价格

冰种翡翠怎么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