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中年男性为何痴迷于钓鱼?孤独的享受是他们的疗愈之道

07-19

近日,安徽滁州来安县交管大队接市民举报:“有辆车用一条大鱼遮挡号牌!”民警迅速锁定车辆。当事人表示,自己外出钓到大鱼,为了炫耀,将大鱼挂在了车后备厢,遮挡到了号牌。交警对其依法罚款200元,驾驶证扣9分。网传视频显示,整个处罚过程是在热情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

被罚了款还挺开心,这种事我是第一次听闻。也许只能这样解释:不炫耀,那不就是锦衣夜行?

不能不说,钓鱼的男人,真的是一个特别的、让人无法忽视的群体。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参与公共事务,说他们为人类的新闻事业、市井八卦贡献了诸多原料,恰如其分。譬如,光是钓鱼者发现“水母状不明物体”的消息,我就看过多条。像前不久,在江苏大丰,一女子头晕不慎栽下河,钓鱼者立马跳河救人,此类新闻更是比比皆是。

在南京,地铁有线路从南京南站通到高淳。地铁穿过石臼湖,直抵固城湖,不仅风光大美,而且“鱼窝”遍布。这条线路,是众多“钓鱼佬”必坐的,以至于有“钓鱼专列”之称。我坐过一次这条地铁,遇见了几十位结伴而行的钓鱼佬——他们自称钓鱼佬,因而这个词并无贬义。一路上,他们兴致高涨,话语不停,争相说着钓鱼的收获和趣闻。当然,他们的话语体系里也有歧视链存在,比如某某钓而无获、某某换了高级装备却不如他人的简易装备。

由此,我越来越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钓鱼看上去那么单调、无聊,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爱钓鱼?他们在钓鱼的时候,在钓什么?姜太公这样的绝顶高人钓的是“人”,我们凡夫俗子,自然没那么高深莫测讲究。那么,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份乐趣吗?

我的房子靠着一条知名的大河,常见钓鱼者各持鱼竿,在各自的“领地”里垂钓。他们保持着比社交距离远得多的距离,彼此极少说话,因此场景极为安静。有时,当我晨跑路过和夕阳西下散步再次路过,他们都在那里,连个“替身”都没有。那个画面,满满的“孤独”味道。

我的老友告诉过我,他不算是狂热的钓鱼分子,但是每次他坐在池塘边,喝着泡到妙处的绿茶,他就感觉自己活成了“自己”。

这话让我想到,男人,尤其是爱钓鱼的中老年男人真的是一个善于独处的群体。他们有强大的定力来消耗甚至享受孤独。更重要的是,很多中老年男人通过钓鱼,找到了让身心舒缓的方式。

知乎上,“男的为啥爱钓鱼?”的问题引人关注,不少人的回答触及灵魂,有人说:何以解忧,唯有钓鱼。钓鱼是顺境时的自律,落魄时的治愈。还有人说,“中大鱼的瞬间真的很刺激”。

为何能“治愈”呢?山水之间的清平之乐是其一,与己独处、逃离尘世是其二。有人说过,在北京,金鼎轩里坐满了自我治愈的中年男人。其实,走进金鼎轩里寂然地喝一杯,和面河而坐想象着“中大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实际上,和我在一起踢球的“大叔”们也是求得在球场上的片刻安宁。

人到中年之后,职场的压抑氛围几乎难以逃脱。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之年轻人,中年人被上司PUA的几率要大很多,因为中年人相对缺乏退路。此时,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还要面对家中烦心事的挤压。老朋友告诉我,岳父重病需要他们劳心劳力地照料,而他收入又下降,压力很大。至于家庭窘迫状况的影响、夫妻矛盾的积压、孩子“成长的烦恼”和父母“常不如意”之间的激烈冲撞,皆让一个中年男人时时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释放情绪、重新上路,就成了一种必须。

但钓鱼者并不仅仅满足于独自的释放。他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圈子,一样有着共同体和公共活动空间。钓鱼比赛的频繁进行,以至于成为一门让参与者水平高下立显的体育运动;钓鱼者在同一个主题之下分享快乐与烦恼,完成对钓鱼行为的精神升华;钓鱼者一边狂热地钓鱼,一边说着“我不爱吃鱼”,把鱼送给亲友……凡此种种,都能说明钓鱼者正在创造一种相互连通、相互体恤的精神疗养空间。

这种生活方式,经济而简约。不需太高成本,一人一凳一鱼竿便成事。他们心中自有丘壑,也自有美好期待。如果家中有一位钓鱼佬,请一定不要逼迫他放弃爱好、节省开支,除非日子真的过不下去,连一支鱼竿都不能承受。同时,走近他们,与之温善地对话,也并不多余。毕竟,在他们绅士般的外表下,也许藏着一颗脆弱的心。这份关切,本来就是人间该有的暖意。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方志

藏传佛教七宝

工笔画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