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念初
一勺鱼子酱售价20多万,一双球鞋能溢价40倍!
曾几何时,不少人为那些炒的很热的商品疯狂砸钱投资。
怎料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才发现,这些东西竟全都是“智商税”。
人人都抱着“奇货可居”的心理,认为投的早赚的多。
殊不知那些贵的能抵一套房的“玩意”,全是被营销炒出来的溢价品。
那么,这些商品都有哪些?你是不是也中过招呢?
邮票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最初是为了预付邮资而发行的凭证。
每张邮票上面印着面值,寄信人购买后粘贴在信封上,以表示邮费已付。
这种有趣的凭证,为邮政业务的进行提供了便利。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邮票市场也悄然兴起。
1984年,中国发行了第一套生肖邮票“庚申猴”。
这套12枚邮票图案精美,极具中国特色,深受集邮者喜爱。
由于发行量不多,它的价格很快飙升,进一步刺激了集邮热情。
人们排长龙只为换一张新发行的邮票。
生肖邮票更是供不应求,价格从发售时的3元剧增至上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发行量增加,这场看似繁荣的盛况暗流涌动。
以1997年发行的《香港回归》金箔邮票为例。
它以类似股票的发行模式上市,吸引了不少追新者入场。
很快它的价格就从发售价50元飙升至400元。
但问题是,这种面值50元的邮票发行量竟高达惊人的2000万枚之多。
这种天量供给注定会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价格很快就会掉头下跌。
果然,短短两个月后,价格已暴跌超过97%。
跌破发行价,退到了13元,大量投资者倾家荡产。
更有不法之徒利用邮票价格的波动进行短线操纵。
在这场疯狂中,邮票作为承载历史记忆和情感价值的工具被严重扭曲。
人们的贪婪与狂热也积累着巨大的社会成本。
当历史沦为商品,信仰变成利益,集邮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1980年代初,中国仍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百姓的收入普遍不高,一般人很难想象花几万元购买一株植物。
然而,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兰花,却在这一时期崛起。
这种兰花叫做“君子兰”,产自东北城市长春。
20世纪80年代,长春的平均月薪不到100元人民币。
然而一株君子兰的价格却被炒到了15万元。
故事的开端,是一个叫王显文的长春兰花大户。
他拍卖一株君子兰,竟然卖出了14万元的天价。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立刻掀起了君子兰热潮。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君子兰代表了一夜暴富的希望。
于是,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君子兰的炒作队伍。
甚至有香港商人为换一株君子兰,不惜用一辆9万元的皇冠车进行交换。
“炒兰”成为当时的流行语,家喻户晓。
据说,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
“长春城三大名产,汽车、电影和君子兰。”
根据报道,一位农民偶然发现一株不起眼的野生兰花。
但那时他不识货,以450元卖给了一个经过的商人。
谁能想到几年后,这株兰花被炒到了300万元。
一些名贵兰花,价格更是达到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
在2018年的一次盆景展上,一株名为“贵州龙”的兰花被标上了1.2亿元的天价。
然而,没有哪阵风不会停歇。
随着兰花供给量的增加,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
最终,这场持续30年的兰花狂欢宣告结束。
泡沫破灭后,参与其中的众多普通人血本无归。
十几年前,文玩核桃在中国掀起了一阵短暂而热烈的狂潮。
当时,一对普通的野生老麻核桃价格可以从10元被炒到五六千。
个别稀有及品相极佳的老麻核桃一对甚至能卖到3万元。
北京、天津等地的文玩爱好者及投机商们疯狂扫货,成交一个一个创新高。
造成这一狂潮的原因在于,据传仅有生长在北京郊区等少数地方的老麻核桃树,才能结果出形状非凡、与众不同的文玩级核桃。
有的老麻核桃树以天价200万元被承包一次性收购,让当地农民以为遇到了傻子。
在疯狂追捧文玩核桃的同时,一种叫“赌青皮”的博弈游戏也在北京地下诞生并悄然流行。
该游戏与云南边境的赌石类似,参与者围坐在一起,每人出资购买一堆青皮核桃。
然后由庄家以各种方法剥皮、配对,赌博者根据庄家剥皮结果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回报。
然而,这场看似疯狂的文玩核桃狂潮在鼎盛之际却迎来了突然的下滑。
河北涞水的核桃种植户将这一昙花一现的美梦无情打碎。
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大规模采用人工嫁接的方式培育出大量文玩级核桃。
这一举动成功破坏了文玩核桃的稀缺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
种植户们生产的文玩核桃泛滥成灾,价格在极短时间内暴跌至每对50元。
个别品相一般的文玩核桃甚至只能卖出10元一对的低价。
曾经值得炒作的文玩核桃,转眼间一文不值。
有记者亲眼目睹涞水的核桃养殖户将大批滞销的文玩核桃直接扔进熊熊燃烧的火炉,化为灰烬。
一双原价仅1600元的耐克限量版球鞋,被某球鞋投资公司以3万元高价收购。
这一消息在球鞋圈内迅速传开,引发了广泛关注。
随后,这家公司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渲染这双球鞋的稀缺性和潜在投资价值。
他们号称,这种球鞋限量稀少,买了很快就能以5-10倍的价格转手获利。
这番空洞的吹捧,立即引爆了球鞋市场。
原本价值不过百元的球鞋瞬间被炒到过万元,甚至好几万元。
“靠炒鞋换房”“一夜暴富”之类的辞藻充斥网上和报刊。
在商家和平台的不断渲染下,“炒鞋”成了一场席卷全民的投机狂欢。
然而,鞋子毕竟只是普通消费品,并不具备稀缺性。
随着越来越多投机者涌入这个市场,球鞋供给大幅增加,价格便迅速回落。
只过了几个月,刚被炒到天价的球鞋已经跌回了正常水平。
那些入局较晚的投机者一夜之间亏损惨重。
十多年前,藏獒这个古老的高原犬种在内地掀起了一股热潮。
它神秘的传说和稀有让它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贵族犬种。
事情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
这一时期,内地对这个高原古老犬种知之甚少。
正是这一空白,让“藏獒之父”王占奎看到了商机。
他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藏獒“勇猛过人”的传说,宣称它可以“孤身战胜狼群”。
同时,他还号召人们要重视并保护这个濒危犬种。
将藏獒包装成了一个神秘、稀有、需要呵护的存在。
在王占奎等人的推波助澜下,藏獒迅速红遍内地,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
1999年,有藏獒被炒到了20万元一只的天价。
2004年,田径明星马俊仁更是为自己的爱犬标上了3000万元的价格。
甚至有人为了迎接自己买的藏獒,用30辆奔驰去机场接机。
随着藏獒价格的飙升,养殖藏獒成了许多人致富的新途径。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各地藏獒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藏獒数量激增。
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很快就在哄抬中脱离了基本面。
到了2010年代,曾经的“皇室圈钱”变成了养殖户手中卖不出去的累赘。
一些藏獒养殖场开始破产清算,一只只藏獒以几百元的价格变卖。
部分藏獒最终还是被卖到了狗肉馆,下场可想而知。
而那些幸免于难的藏獒也多半沦为了流浪犬,在大街小巷游荡。
说到钻石,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就是那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句广告词成功将钻石与爱情牢牢捆绑在一起,让钻戒成为结婚必备之物。
但客观来看,钻石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传闻中其数量稀少。
而事实上,钻石不过是由碳组成的金刚石,成分并不罕见。
天然然钻石的储量非常大,也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缺资源。
更何况后来,各个国家都普遍掌握了合成钻石的技术。
一时间,人造钻石抢占了市场份额,揭开了天然钻石奢侈品的真面目。
如今,昔日价格不菲的天然钻石,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失去了吸引力。
早在钻石刚打响名气时,就有人断言它是新世纪最大的“智商税”。
怎料这种声音却没人相信,更是被钻石公司的广告营销埋没。
他们严格控制开采量来维持钻石的稀缺感,迷惑消费者继续为钻石埋单。
红木也曾有过类似的辉煌历史。
20年前,红木价格从每公斤4元飙升至每公斤25万元,涨幅惊人。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红木家具一时间深受富豪追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类家具终究是奢侈消费,真正的需求量有限。
在大量炒作下,行业内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
泡沫破灭后,价格飞速回落。
不少红木企业亏本经营,店面冷清待客。
供过于求的局面使红木原材料市场也触礁。
此外,行业内以次充好、假冒产地的现象屡禁不止,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红木市场一度繁荣热烈,但终究是潘多拉魔盒,真相大白后便转瞬坍塌。
以上商品,都曾因稀缺性而价格高昂,成为奢侈品中的佼佼者。
但在市场操控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它们的真面目被掩盖。
看似高价的背后,其实都是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和市场操纵。
一旦需求萎缩,泡沫破裂,昔日的香饽饽很快成了鸡毛。
那么,除了以上这些跌落神坛的商品。
你还知道哪些完全是被“炒热”的溢价商品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