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奇石美的共性与独特性:一次深度探讨

12-19

奇石美的共性与独特性:一次深度探讨

共性,是指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个性,是指一事物有别于他事物的特性。根据矛盾论的原理,事物的共性即是事物的普遍性,事物的个性即是事物的特殊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共性即无个性。”“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毛泽东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髄,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奇石美也有自己的共性与个性。奇石作为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品,在共性方面,以其石质性与一切石质物品具有共同性,以其天然性与一切天然生成的事物具有共同性,以其观赏性与一切可供观赏的事物具有共同性;在个性方面,以其石质性与一切非石质物品相区别,以其天然性与一切人为之物相区别,以其观赏性与一切无观赏性事物相区别。奇石的共性美表现在奇石与其他事物共同的美之中,也表现在所有奇石共同的美之中,还表现在同一种类奇石共同的美之中。奇石的个性美则表现在奇石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美之中,也表现在各个种类奇石不同的美之中,还表现在每一枚奇石不同的美之中。

研究奇石美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我们用辩证法的原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奇石的个性美中概括出奇石的共性美,从奇石的共性美中观察到奇石的个性美,从奇石的个性美中发现无限丰富多样的美。在奇石中,极个别奇石观赏内容非常独特、审美特征非常显著,可说是独一无二,这是奇石个性和个性美的突出表现。与此相反,不少奇石看上去跟别的奇石大同小异,十分相似,有的几乎一模一样,这是奇石共性和共性美的突出表现。

01

赏石审美的共性问题

关于奇石共性美的认识极大地拓宽了我们探究奇石美的视野,看到奇石美与许许多多其他事物的美有着极其广泛的联系和多方面的共同性,使我们能够从奇石与一切自然事物的共性美中去认识奇石的自然美,从奇石与一切石质物品所具有的共性美中去认识奇石的石质美,从奇石与一切有观赏价值的事物的共性美中去认识奇石的观赏价值。例如:我们在赏石中可以联想到种种自然美景去发现奇石上类似的图像,给奇石命名“春之歌”、“荷塘月色”、“巫山神女”、“疏影横斜”、“黄河落日”、“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我们在赏石中可以从各种岩石的石质、石性之美,去了解奇石的石质、石性之美,产生出“石有五德”、“仁者乐山”、“美人如玉”、“石尤近于禅”、“爱石取其坚”等赏石观念。我们在赏石中不仅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和对比从各种有观赏价值的事物中去发现、认识奇石的价值,还可以利用各种有观赏价值的事物来提升奇石的价值。当我们读石遇到困难,无法读懂上面的内容时,联想到的某个有观赏价值的事物,可能让你突然获得惊人的发现,使原来以为毫无价值的奇石转瞬变为珍品。石头上的一个不规则纹理(包括线纹和面纹)很可能就像某位著名人物的肖像画。一枚有毛泽东形象的画面石其价值自然要高于一般的人物石。

此外,关于奇石共性美的认识,还使我们能够将与奇石具有共性美的其他事物,共同构成各种新的审美形态,如奇石与中国诗、文、书、画和盆景、园艺相结合,产生了奇石的诗歌形态、文学形态、书法形态、绘画形态、盆景形态和园艺形态,丰富了奇石的观赏内容,提高了奇石的审美价值。

《荷塘月色》乌江石|韦祖悌 藏

《疏梅斜影》长江石|蔡晓荣 藏

02

赏石审美的个性问题

关于奇石美个性的研究对赏石审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赏石审美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从共性美中发现个性美,从“类似”中找到不似,从“小异”中找到大异,从“相同”中找到不同,从“一样”中找到不一样,从“无数”中找到唯一。具体说,就是要从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去发现奇石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美;从各种各样的奇石中去发现奇石不同种类的美;从同一种类的奇石中去发现每一枚奇石的美。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是因为事物的共性常常掩盖着事物的个性,事物的类似性常常掩盖着事物的差异性,事物的复杂性常常掩盖着事物的单纯性,事物的丑常常掩盖着事物的美,以及我们自身缺乏审美能力。当我们认为一枚奇石与别的奇石“相同”或“一样”时,往往就是奇石上的共性掩盖着个性,使我们没有看到个性。当我们认为一枚奇石与别的奇石“类似”或“小异”时,往往就是奇石上的类似性掩盖着差异性,使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差异性。当我们面对奇石上复杂的纹理或构造,没有读出其中的内容时,往往就是奇石的复杂性掩盖着单纯性,使我们没有从复杂中看到单纯,而单纯恰恰最能够表现个性。丑也是事物的一种共性,不过,有的是真丑,有的是误美为丑。美与丑的对立,就是个性的表现。一枚被人抛弃的奇石,在另一个人那里有了惊人的发现,往往就是奇石上的丑掩盖着美,使我们没有从丑中看到美。我们自身缺乏审美能力,是不能从共性美中发现个性美的主观原因和主要原因。缺乏审美能力,就如同美盲,即使美就在眼前,你也看不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善于从共性美中发现个性美,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西塞山前白鹭飞》长江石|赵育和 藏

当我们感觉一枚奇石与别的奇石相似或一样时,当我们为一枚奇石的命名同别的奇石命名重复或雷同时,或者当我们没有读出奇石的内容时,实际上就是没有从奇石的共性美中发现这枚奇石的个性美。这时你就可以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以及从共性中发现个性的方法,去发现奇石的个性美。

03

奇石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对奇石定义、分类、制订鉴评标准的意义

对奇石美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对理清奇石概念,奇石分类和奇石鉴评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奇石概念。历史上曾先后使用过数十个奇石名称,现在经常使用的奇石名称也还有几个,如奇石、观赏石、赏石、雅石、美石等,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奇石和观赏石。这些名称皆指一物,叫法不同说明概念不同,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厘清。不论最后统一到那个名称上,厘清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运用共性与个性的原理,将所有不同种类奇石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这个概括性的认识即是奇石概念。同时又从世间一切事物的共同特点中,将只属于奇石的不同特点抽取出来,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这个概括性的认识亦即是奇石概念。这两个分别从事物的个性和共性中形成的概念,表明了奇石概念的两个来源,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奇石概念既要能够包含所有种类的奇石(这是奇石的共性),同时又要能够区别于不是奇石的其他一切事物(这是奇石的个性)。

春暖花开》大湾石|何彩 藏

关于奇石定义。奇石概念是奇石名称和奇石定义的基本依据,奇石概念不清或概念错误必然导致奇石名称不当和奇石定义谬误。以观赏石名称和观赏石定义为例,观赏石定义为“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观赏石是一个现代名称,顾名思义是有观赏价值的石头,也就是所有有观赏价值这个共性的石头,其中包括“石质艺术品”。然而,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和有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除了在石质上的共性之外,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石头的天然性与“石质艺术品”的艺术性在个性上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两种个性决定了天然的石头和“石质艺术品”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观赏品。奇石以天然美悦人,其观赏价值决定于天然美。“石质艺术品”以艺术美悦人,其观赏价值决定于艺术美。“天然石质艺术品”在逻辑上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一件东西不可能既是天然的,又是艺术的。实际上,世间不存在“天然石质艺术品”。奇石欣赏中的所谓艺术创作,只是石头之外的因人而异、随时可变的不确定因素,并没有产生出什么“石质艺术品”。(请参阅夏华炳著《奇石学基础》第六章:奇石名称及奇石定义)

关于奇石名称。奇石是古代起用的名称,而定义则是现代的。有人说奇石的奇字缺少概括性,因为能够称奇的石头不一定有观赏性,有观赏性的石头则不一定奇,也就是说在奇的概念中一部分奇石没有共同性。这里有一个对奇的理解问题。

什么是奇?奇就是稀有、罕见、特殊、异常的意思。不论是奇石难以理解的成因,或是奇石天然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审美形式和内容,或是奇石神秘的蕴藏之地,还是奇石常常给人带来的意外之感,可以说处处皆奇,一个奇字,既以它代表的鲜明独特的个性使奇石区别于一切其他事物,又以它对各种类奇石共性的概括反映了所有奇石的主要特性。可见,凡能够称奇的石头一定具有某种观赏性,反之,凡是具有某种观赏性的石头均可称为奇石。奇石名称和“奇石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品”这个定义也是完全吻合的,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和概念上的谬误。

《梅花》大化彩玉石|汤启龙 藏

关于奇石分类。赏石审美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之一是首先对奇石进行分类(请参阅夏华炳著《赏石理论与实践》“分类欣赏”一节)。奇石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表明产地的泸州石、灵璧石、大理石……,表明用途的园林石、盆景石、纪念石……,表明欣赏方式的陈列石、组合石、把玩石……,表明收藏等级的收藏石、精品石、绝品石……,表明地质成因的化石、风砺石、鹅卵石……,表明质地的玉石、蜡石、玛瑙石……,表明观赏内容的形石、质地石、彩石、纹石、人物石、动物石、景物石、器物石、文字石……,等等。其中,按照不同观赏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奇石上有无限多样的审美内容,每一枚奇石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内容(个性美),同时又具有与别的奇石共同的审美内容(共性美)。在这些共同的审美内容中,有的是所有奇石共同具有的审美内容(奇石共性美或整体共性美),如天然性、石质性等,有的只是一部分奇石共同具有的审美内容(石种共性美或局部共性美),如风景、人物等。奇石分类的实质就是将各种具有局部共同审美内容(石种共性美或局部共性美)的奇石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种类即石种。从审美角度讲,奇石分类就是将不同种类奇石的共性美概括为不同类型的美,如:彩石的色彩美,质地石的石质美,纹石的纹理美,类画石的平面形象美,类雕塑石的立体形象美,文字石的字义美和书法美等。

关于奇石鉴评。奇石鉴评是奇石欣赏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赏石审美的一种高级形式。奇石鉴评必须有科学的鉴评标准和实际可行的鉴评方法。由于各种类奇石的观赏内容和审美特征(石种个性美)不同,奇石鉴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必然是分类鉴评,并且,每一个种类的奇石都应有只适用于本石种(个性美)的鉴评标准,这个鉴评标准按质、形、色、纹、象、意各个审美要素设置若干个具体鉴评项目,每一个鉴评项目根据自身的审美价值确定分值的高低,最能代表本石种审美内容(石种个性美)的项目,其分值比重最大,代表各石种皆有的审美内容(石种共性美)的项目其分值比重较小。以类画石中的人物石为例:人物形象是主要审美内容,分值可占40%到50%,石质、形状、色彩、命名、配座等各项共占50%到60%。很显然,在奇石鉴评的综合评分中虽然包含了奇石共性美的内容,奇石鉴评在本质上仍旧是对奇石个性美的评价,并使其可以用量化的形式在同种类奇石之间利用分值进行比较。

《东堤春晓》大化石|蓝金鸿 藏

04

在共性中发现个性的方法

赏石审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奇石与其他事物的共性美中发现奇石的个性美,在奇石的共性美中发现各个不同种类奇石的个性美,在同一种类奇石的共性美中发现每一枚奇石的个性美,一句话,赏石审美就是要在世间各种各样的共性美中发现奇石各种各样的个性美。然而,发现奇石的个性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使用几个奇石名称、存在许多不同的奇石定义、在奇石分类和制订鉴评标准上遇到的困难,以及在给奇石命名时常常与别的奇石命名重复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赏石审美中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还应该掌握在共性中发现个性的方法。

① 对比法

在奇石的共性美中发现个性美,最简单、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比法:将一枚奇石同别的奇石进行对比。这里所说的别的奇石,既包括自己收藏的其他奇石,也包括你所见过的别人的奇石;既包括眼前看到的奇石,也包括留在记忆中的奇石。一对比,立刻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就是奇石个性的表现,其中便蕴含着奇石的个性美。

② 分解法

有的奇石初看上去与别的奇石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用对比法很难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时我们不妨用分解法,将奇石的观赏内容按照观赏要素分解为质、形、色、纹、象、意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对比,通常都能在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找出某些差异来,这些差异中便蕴含有奇石的个性美。

③ 内审法

如果用对比法和分解法都不能发现奇石的个性美,又该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通过审视奇石的内涵去发现奇石的个性美。奇石的个性在内涵中的表现要比在形式上的表现更为丰富多样,并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一般都能在奇石的内涵中发现到奇石的个性美。不过,从奇石的内涵中去发现奇石的个性美,要求观赏者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较丰富的想象力。

发现奇石个性美方法举例:

在我们面前放着一块用于烧制石灰的石灰石,在一般人看来,除了适用性之外没有任何美感,绝不会把它当作奇石。用对比法审视,它跟别的石灰石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有一点不同之处也构不成审美内容。再用分解法审视,表面粗糙;无定形,轮廓尖锐;瓦灰色,夹带白、黄、黑色;纹理杂乱无章;上面没有任何可以解读的图象;在意蕴上除包含一般石头的意蕴之外,也看不出特别的地方,更谈不上什么意义、意境了,总之,用分解法也找不到任何审美内容。再用内审法作更广泛、更深入、更富想象力的审视,仍然找不到任何审美内容。难怪古往今来没有人去欣赏石灰石。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请读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可见,于谦也没有从石灰石上发现任何审美内容,于是,他转向内涵的发掘,通过内审的方法,从石灰的烧制过程和石灰石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上受到启发,并敏锐地从石灰石的坚硬和石灰的洁白中发现了石灰石独特的个性美。这是一首经典的赏石励志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非凡的赏石水平,同时也是诗人光辉品格的真实写照。

《黄金海岸》大化彩玉石|韦德伟 藏

很多石头上都有大片的空白,初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用对比法却很容易看出这些空白有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区别,还有与其他不同观赏内容组合的区别,以及与同一观赏内容不同结构的区别。然而,这些区别往往还不能构成奇石美的个性特征,这时就需要用分解法对这片空白的色进行解读。这大片的空白,虽然同为白色,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根据石头上的其他内容和整体结构,可以看作大地,可以看作天空,可以看作湖泊,可以看作海洋,可以看作雪,可以看作云,可以看作雾,也可以看作一般的空间。这样,原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的那一大片空白,各种不同的个性就凸显出来了。再进一步,假如几块石头上的空白都只能看作同一种景象,比如:海洋,又怎样发现它们的个性呢?这就要用内审法从海洋的不同内涵中去发现海洋不同的个性了。美丽、壮阔、深沉、神秘、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吸纳百川、联通寰宇、包容万物、兼济天下、生机勃勃、无私奉献……这些都海洋内涵中个性美的表现。至于其中的那一种个性与石头画面相符,就要看画面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了。

《远山秋色》大化彩玉石|何天新 藏

日常生活看起来十分平凡,就是因为人们较多地注意它的共性,而常常忽视了它的个性。文学艺术家们却能用他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敏锐的目光,从共性中找到个性,从而创作出形象鲜明的文艺作品来。我们看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描绘的景象虽然雄伟壮阔,但在黄河流经的地方却很常见,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皆是如此。然而,诗人却从登楼观景中发现了远和高的关系,用诗的语言向我揭示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不但提升了诗的境界,使看似平凡的景象也变得不平凡了。

头尾灯鱼怎么繁殖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