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可爱的小桌椅、飞檐流角的苏式凉亭......日前,姑苏区阊门内下塘一扇特别的玻璃展柜“火”了。
展柜主人老苏州唐齐民一生专注木工事业,专挑古建“下手”,以木雕的形式进行“还原”。五年前,他启动了一项大工程——用木雕复刻古城地标北寺塔。十几平方的小屋,近2000个日夜,200多斤木头......一凿一刻间,1.7米高的木雕北寺塔正一点点成型,苏式美学也在其间被延续传承。
来到姑苏区阊门内下塘347号附近,一面沿街的玻璃展柜里摆放着数十件木雕作品。大小不一的鸟笼、简约别致的盆景架、造型精巧的苏式凉亭……这些作品的主人是70岁的老苏州唐齐民,他正坐在门口打磨着自己的新玩具——鲁班凳。
唐齐民正在制作鲁班凳
走进约10平方米的前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约1.7米高的木雕塔,这是唐齐民耗费5年多的时间、200余斤普通红木精心雕制的“北寺塔木雕”。
“我做了一辈子木工,年轻时做些柜子、桌椅等,年纪大了以后就总想着要做个‘大工程’。”回忆起自己复刻北寺塔的初衷,唐齐民表示,苏州精致秀美的古建筑很多,但最有特色、让人一眼能认出来的,非北寺塔莫属。
从2019年开始,唐齐民时常往返于家和北寺塔之间。在制作过程中,每每遇上拿不准的尺寸、样式、细节,他都要再去一次北寺塔,拍下照片,带回去细细研究。
“目前,还差一个塔顶就能正式完工了。”唐齐民虽然对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但始终有个困惑。原来,目前还没有公开的北寺塔详细尺寸数据,比如各个飞檐、门洞、柱子的尺寸等。因此,他雕刻制作出的北寺塔可能存在细微的比例偏差,这始终令他感到耿耿于怀,“我还要再多查查资料,多打磨一下才行。”
木雕北寺塔细节
在他的工作室里,做工精湛的木雕作品还有很多。唐齐民告诉记者,这些比例和谐、结构精密的木雕摆件,统统来源于苏州本土元素,“这些是拙政园、留园的太师椅,那些是苏州各个园林的亭台,还有从本地养鸟爱好者、养蝈蝈的居民那儿产生灵感而制作的木雕笼子,这些都反映了苏州的古建和本地人的生活方式。”
“木雕不比泥塑、面塑随时可以修补,木雕从开始下刀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回头路’,也就决定了你这个作品的成败。如果一刀没刻好,就得重来。”据唐齐民透露,在完成木雕作品时,木材的消耗往往是很大的,10斤的木料最后做成的成品可能也就只有两三斤。
因此,他在每件作品动工前、开工后,都会跑上几十趟去观察,将每一个建筑的结构和细节记在脑子里,直到他凭空脑海里能直接勾勒出造型为止。
唐齐民的工具箱
一生与木工为伴,唐齐民有的时候自己研究,有的时候在网上看视频自学,“兴趣上来时,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顾不上吃饭。”
有趣的是,经常有外地游客无意中在阊门附近“微旅游”时,发现了唐齐民的小屋,想要买下其中的木雕作品。
“卖得最多的是装蝈蝈的小笼子,还有放置盆景的小架子,很多游客买回去摆在家里作为旅行的见证。” 但他坦言:“我不为赚钱,纯粹出于喜欢和情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让我知道了木雕还能被做成这么多不同的样式,我会继续一边学习一边雕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