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旅四川乐山#
这个博物馆的“家底”相当丰厚,从原始社会到近代,整整6000多件宝贝在展,基本上都来自于考古田野挖掘一线;展出的所有珍贵古籍,都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臻藏。
这个出生就含着“金汤匙”,一开放预约就一票难求的博物馆,就是中国考古博物馆。
01 王者的诞生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挂牌成立。背靠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这几位“亲妈”,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随之诞生。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博物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在今年9月15日正式开放,一开放就盛况空前,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博物馆的常设展厅总共有7000多平方米,6000余件文物。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02 国宝文物在这里
Oh!我迷人的老祖宗
正如博物馆介绍中说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中国的先民们在这个时期已经不再茹毛饮血,走向了从攫取性采集狩猎经济向生产性种植养殖经济转变的新纪元,生发出了“国家”的萌芽。
这个陶人面像是一个男性面部形象,脸部丰颐,鼻梁挺直,下颌微圆,顶部平,额前头发用绳纹表示,以黑彩绘出眉毛和胡须,眼睛及口部镂孔,双耳扁平,上有小孔,可能是用于绳子穿过的洞。
这个人面像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人面像,其实可以看得出,大约7000年前黄河中游的人形象跟现在是差不多的。
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地区龙的形象,距今已经4000多年了。龙的形象在早期是不稳定的,有像蛇的身体的、也有是鳄鱼的。这个龙是一个蛇身,身上黑色是鳞片,方形的头,还有两个小耳朵,口里边还衔着一个植物。
因为是彩绘的,不是一个实用器,因为彩绘一沾水就会掉彩,不是常用的东西。有可能是贵族人群拥有的一个承盘,可能是祭祀时期盛酒用的。
这件宝贝是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这件绿松石龙是夏文化最重要、最精美也是最独特的文物之一,有“超级国宝”之誉。公开信息来看,这件绿松石龙从未公开展出过,这是首次面向公众。
这件绿松石龙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的腰部还有一个铜铃,或能对应《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
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有学者认为,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这一出土于“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的碧龙,才是真正的中国龙。
目前,对于这件绿松石龙的功能尚未有定论,有龙牌、龙杖、龙旗等各种说法,但学者普遍认为,这件器物是高等级贵族的专属,与祭祀有关。
这件陶壶上有两个用朱砂书写的字符,其中一个能被清晰识读,它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
陶寺文化大约兴起于距今约4300多年前,拥有庞大的城市,其都城面积达到惊人的280万平方米。以王城为中心,陶寺方国的范围大约达到了1740平方公里。史载“王者居百里之地”,陶寺方国的面积正好与此相吻合。据此,专家们指出:陶寺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尧都平阳”的所在。
对于朱书扁陶壶上的另一个字,考古学家何驽先生对它做出了一个大胆推测,认为它是“尧”字——两字合为“文尧”。“文”,乃“文德”之意;而尧帝,正是“文德”之君。从时间上推算,朱书扁壶的烧制时间应为夏朝,早已不是陶寺统治万国的时代。因此,朱书扁壶有可能代表着对圣君尧帝时代的追忆。
前文已经叙述过,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晚期都城所在地。在这里,出现了我国最早以宝石镶嵌的青铜器——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绿松石也被看作我国最早被用于镶嵌的宝石。
二里头遗址共出土三件绿松石铜牌饰,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分别是1981年和1987年出土的两件。出土于1981年的绿松石铜牌饰(左),出土时位于为墓主人胸部偏左侧,附近有铜铃同时被发现。
出土于1987年的绿松石铜牌饰(右),是同类绿松石铜牌饰中工艺最为巧妙的一件,其牌饰主体为镂空铸造,几百片细小的绿松石片在无依托的情况下,历经3000多年而无一掉落,是中国最早的“金镶玉”艺术品。
青铜帝国,玉器时代
当人类褪去蒙昧的阴翳,开化与文明的强光就照了下来。原始时代慢慢过去,人类的生产和社会都发生了飞跃式的进步,从而迈进“国家”的大门里。这其中最神秘,最辉煌的莫过于商周两代。
商周两代的青铜器展品,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妇好墓中出土的珍宝。
妇好并不姓妇,妇是一种亲属称谓,又是一种尊称。妇好嫁给武丁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地和人口,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好”的氏名,故尊称为“妇好”。
铜器铭文又写作“后母辛”,这源于她的庙号称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或“后母辛”。
为什么一个妇好墓里能出土这么多的宝贝呢?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三位王后之一,更是当时的大祭司。据记载,武丁有名有姓的妻妾都有六十余人,从这些人里脱颖而出的妇好,绝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妇好就像是一朵一半红一半蓝的玫瑰,明艳又英勇,她的墓中不仅出土了一应化妆品和玉器,也同样有象征权力与战争的青铜钺。
她是武丁时期最活跃的军事统帅,甚至指挥过上万人的军队去讨伐羌国,要知道在商代,这些兵力基本上就等于是倾全国一半的兵力了。
而武丁对她的感情也绝非只有爱情,对于武丁来说,妇好不仅是妻子,也是并肩作战的同袍伙伴。不过可惜的是,妇好三十三岁就去世了,武丁却比她长寿得多。
在男权社会中拥有这样的地位和墓葬的规格,作为女性的妇好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而这份力量,也将通过她的随葬品,感染到每一个观看展览的人身上。
西周的青铜器中,最精美的当属这一件。此尊的器身为一站立状怪兽,兽首前瞻,顶有柱状双角,兽鼻隆起,耳细长耳竖起,腿短而粗壮,短尾呈三角形,兽腹两侧各有一鸟形竖扉,扉下有三角形小翼,四蹄侧面有爪形刻道。
牺尊背部有盖,盖钮为一站立凤鸟,兽首附着一只卷尾虎,作行走状,胸前及臀部各附着一回首卷尾龙,器身上饰夔纹及兽面纹,盖内及器腹内底各有两行六字铭文:邓仲作宝尊彝。
上下千年,见证大国的诞生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形态各异的宝贝,宛如历史长河中的星斗。
金银平脱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方法。其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纹片,在器物上粘成图案,然后用黑色或红色的大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纹片上,有时还镌刻纹样细部。
金银平脱的工艺源头可以上溯到西汉,汉代漆器上的金银薄贴花漆器采用的就是同样的做法,唐代达到鼎盛。
这个银勺十分精致,勺柄扁方修长,勺首处还被巧妙地制成了鸟形,栩栩如生。勺面上视呈九曲花瓣状。器表以鱼子纹为地,錾刻尖瓣宝相花及雀绕花枝图案。枝蔓回转绚丽,结构细密流畅,鎏金工艺精湛。勺的内壁打磨抛光,都能当镜子照了。
玉册又称玉策,是古代用玉版制作的册书,也叫天书玉册,是天子即位的凭证和受命于天的任命书。在皇帝登基当天,要祭祀告天,并颁布册文,象征皇权受命于天,皇帝也就从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这一件玉册,也是我国唐代历史上唯一得以传世的即位玉册。
原文如下:(加粗部分为现存玉册内容)
维天砧元年,岁次甲子,八月壬辰朔,十五日丙午,皇后若曰,高祖太宗,拨乱返正,奄有天下,垂三百年,重熙累圣,莫不功光祖业,克绍王图,予遭家不造,变起宫奚,虽号拗期,至于终夭,而负荷实先于立嗣,咨尔皇太子监国事,天资岐囊,神授英明,孝比东平之苍,学富陈留之植,恭谦守政,和顺称仁,友爱闻于弟兄,令誉播于区宇,比则隆元帅,深畅戎机,今乃位储宫,益归群望,是用爱循旧典,上纂鸿基,既允集于夭人,当钦承于宗社,宜即皇帝位,于戏,万机不可以久旷,四海不可以乏君,膺绍宝图,光践皇极,节俭以励戎夏,文德以取干戈,无怠无荒,克慈克弟,永保厥躬,用扬祖宗之王绩休命,可不敬哉。
03 结语
历史的灵魂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太抽象的问题了。历史的灵魂碎成千万点,藏在器物中。宛如海面飘起的鹅毛大雪,雪片砸进水中,汇聚成历史更宏大、更广阔的灵魂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