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扇子,可谓家喻户晓,其中最有名、最具中国特色的便是折扇。折扇,有“撒扇”“纸扇”“旋风扇”“紧头扇”等众多别名。古代亦称“摇风”“凉友”,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又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既可纳凉扇风,也能观赏把玩。一把小小的扇子,寄寓着浓郁的文化趣味,折射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折扇与书画相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一直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近期的国画课堂上,老师指导孩子们首先在扇面上创作国画,再插入扇骨、裁边、黏合,让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国画折扇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兴致高昂,过程中的细致耐心、艰辛喜悦让孩子们对传统折扇文化加深了理解,也增加了敬畏。
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没有限定画面的内容,孩子们画的题材五花八门。有的新入班的学员虽然画面创作很简单,但也稚拙有趣。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十足。
接下来把扇面插入扇骨的环节让孩子们一度很崩溃——这是考验细心和耐心的时刻。一根一根插,浅了容易脱出来,深了后边的扇骨需要弯曲度更大,一不小心就会折断。还要认真按照扇骨的排列顺序进行,落下其中一根,要重新返工。
百善孝为先,品尝了艰辛制作完成的喜悦之后,孩子们都选择把亲手绘制成的折扇作品送给父母作礼物——在炎热的非洲,这些有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小礼物给辛勤的父母带去了一丝清凉,也带去了孩子们深深的爱和感恩。
作为纳凉之物,折扇已悄然退出现代人的生活。但是它的浓郁文雅、玲珑精巧,蕴含着现代纳凉工具所不能代替的精神文化。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一直在践行着让孩子们多了解、多浸润在传统文化里,让丰富的精神食粮和中华文明一起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作者:冯英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