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记者 景斌
以桃木为原材料,运用雕、镂、刻、镶等技法,吸纳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等元素,创造出艺术精品,这就是芮城永乐桃木雕塑的独特魅力。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一直坚守这一传承的就是芮城人李艳军。
李艳军
见到李艳军的时候,他正在芮城县古魏镇王夭村的永乐木雕非遗工坊雕刻作品。
这个非遗工坊依沟而建、环境幽静,北靠中条山、南临永乐宫,散落着40多处院落,其中窑洞100多个、民房30余间。
从2020年开始,李艳军就开始为这个非遗工坊忙碌了——先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后又对辖区一半以上的窑洞、民房进行了修复,改造出了非遗文化教育科普馆、非遗产品展示销售馆、非遗多媒体互动馆、非遗DIY体验馆、传统戏剧舞台等。去年,他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邀请、认领等方式,引进其他非遗项目入驻。
介绍完非遗工坊,他说起了桃木雕刻。
吉祥如意
李艳军生于木雕世家,这门手艺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传承古法、手工雕刻,是他对这一传统手艺的执着追求。
桃木自古就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的美誉。像眼前这把耗时数月、凝聚匠心的桃木剑,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九龙献瑞
在李艳军的作品展示大厅,陈列着各种样式、各种造型的桃木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构思精巧、雕刻精良,寓意丰富、令人称奇。
心之所想,器之所至。用炉火纯青的雕刻技法诠释回归自然的创作需求,独具地域特色的永乐桃木雕刻,在匠人的传承、匠心的坚守下,增添了一抹古朴独特的文化色彩。
双喜临门
“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激活传统,更要融合创新。”为了让更多人喜欢桃木雕刻,李艳军借鉴其他非遗传承项目的工艺和特色,增加了桃木雕刻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像他制作的植根于乡土生活、具有独特创意的桃木镇尺、笔筒、屏风、如意、摆件等30余种永乐桃木雕刻产品,已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同时,他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认识永乐桃木雕刻,学习基本的雕刻技艺。他还带着作品参加全国各种展览会,并屡屡获奖。如,作品《中国剑——团结》在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中华剑》获得“‘工匠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在2019年7月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永乐桃木雕刻”获得最佳创意奖。
桃木宝剑
“非遗不是你的、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如今,李艳军全身心投入永乐木雕非遗工坊的打造。他希望以该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全面组织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开发各类非遗精品,为各大旅游景点打造文创产品,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影视拍摄基地、旅游研学基地等,通过非遗和文旅整合重组,探索非遗项目产业化、链条化、市场化、商品化道路,形成新的非遗旅游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让非遗发扬光大、久久传承。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景斌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