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追寻地球岁月的足迹——探访新疆古生物化石奥秘

05-20

追寻地球岁月的足迹——探访新疆古生物化石奥秘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江斌伟)来自18亿年前新疆天山的叠层石化石、海中霸主角石标本等各类珍稀古生物化石,静静绽放于玻璃展柜内。进入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犹如翻开一本讲解新疆远古生物的教科书,又像是解锁地球奥秘的一把神奇钥匙。

  该馆保存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千姿百态、神秘美丽,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有着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几日,记者多次走进该馆,跟随新疆古生物专家、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以下简称一区调)高级工程师宋倩倩的脚步,欣赏该馆珍藏的古生物化石,通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件藏品,了解生命演化过程,探索地球奥秘。

  馆内珍藏古生物化石标本3000余件

  穿过地质长廊,展示的新疆海相沉积、陆相沉积及保存的动植物化石,让观者如同穿越时空隧道,领略新疆数十亿年间沧海巨变。

  “古生物化石和岩矿标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不可再生之瑰宝,认识它们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宋倩倩说,古生物展厅按照地质时代从老到新顺序分为四个展区,即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早古生代展区、晚古生代展区、中-新生代展区,共计陈列展示古生物化石标本1116件。

  三叶虫化石。受访者提供

  而观赏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标本,如同与大自然对话,又如同穿越时空,跟亿万年的地球变迁对话。

  陈列馆面积约400平方米,展示标本均采自新疆,保存了全疆整个地史时期的海、陆相动、植物化石标本3000余件,涵盖全疆古生物群整体面貌。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长河留给人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人类认识生命起源、灭绝、复苏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2010年国务院颁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条例中对化石标本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在自治区相关部门支持下,2012年6月,一区调建成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以加强化石保护,促进古生物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

  陈列馆古生物化石较全面展示了新疆地质古生物科技成果,目前是新疆保存化石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科技含量最高的古生物化石陈列馆,不仅反映了新疆地质时期古生物演化过程,也记载着一代代区调工作者在“三山两盆”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

  新疆最早的叠层石来自18亿年前

  漫步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参观者不由沉浸在这神奇而美妙的生物世界,恍然来到远古时代,每一块化石似乎都在讲述着远古故事。

  叠层一出万物生。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展示了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上最直观的、最早期生命存在的记录是——叠层石。

  叠层石。受访者提供

  新疆最早的叠层石记录是18亿年前。叠层石是由藻类活动吸附碳酸盐颗粒聚积形成的一种化石,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沉淀的快慢,形成深浅相间的复杂色层构造。

  拿起一块外形看着灰黑色的叠层石化石,宋倩倩说,仔细观察,它上面布满一层一层叠层状花纹,基本构造为暗层和亮层,并由若干基本层形成柱状、拱形、锥形、分枝状等组成,古生物学者对其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建立不同属种,虽然外观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数十亿年前,地球炎热且贫瘠,太阳光线昏暗。那时候,地球的生命形式很单一,蓝细菌是唯一制造氧气和有机物的生命,它们相互依靠,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叠层石。叠层石的出现冷却了地球,释放了氧气,让地球变得更具生命力。数十亿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又可以通过叠层石确定地质年代,也可以用来推测古生态环境。

  角石,海中霸王正是潜水艇“雏形”

  移步向前,进入第二个展区早古生代展区。其中,寒武纪是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5.7亿-4.9亿年,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代,俗称“三叶虫时代”。

  “这是因为全球寒武纪地层中几乎都保存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其它门类化石相对很少。”宋倩倩这样解释这一时代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角石在海洋是海中霸王,还是潜水艇‘雏形’”。”宋倩倩说着,拿起一块化石,正是角石。

  角石化石。受访者提供

  角石在奥陶纪(4.8亿年)时期极为繁盛。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角石是现生鹦鹉螺类的祖先,因化石外形很像“牛角”,故称为角石。同时是三叶虫的天敌,所以这也是三叶虫在奥陶纪不再繁盛原因之一。

  角石在分类学上属于头足纲,顾名思义,这种生物的“头”和“足”长在一起,就像人们如今常在烧烤摊上见到的章鱼、鱿鱼、墨鱼仔等。仔细看化石表面,上面有一道道波状横纹,角石的壳和田螺不同,不是一个贯通的空间,而是一个个小房间,称为房室,肉体住在壳口的房室,每当肉体长大,它就会前移并分泌制造新房室,当他移进新房室,就会制造隔壁把旧房室隔开,曾经住过的旧壳并不是再无作用,而是能主其沉浮,每当形势危急,只需通过体管将海水吸入壳中,它们就能如千钧坠般直入海底。若是想向上逃跑,则只需将水全部排出。

  “所以说四亿年前的这些生物,进化出潜水艇身躯。现在的潜水艇就是根据它仿生学原理制造的。角石在寒武纪出现,奥陶纪最为繁盛,二叠纪后明显减少,目前海洋中仅保留鹦鹉螺一属。角石化石对奥陶纪地层划分意义最大。”宋倩倩说。

  陆生植物第一次发展:芦木可以长到30多米

  在晚古生代展区,展示的是新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化石。

  在宋倩倩的讲解中,人们的思绪飘入泥盆纪,这一时代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是晚古生代第一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6亿年前。脊椎动物中鱼类空前发展,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此外陆生植物裸蕨、石松类、楔叶类和真蕨类开始大发展,泥盆纪中晚期,出现了许多这类植物构成的成片森林。

  “泥盆纪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始鳞木化石是斜方薄皮木,其为全球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标准化石,在南北疆晚泥盆世均有产出。”宋倩倩拿起一块像是刻满菱形形状的艺术品一样的化石介绍着。

  枝脉蕨化石。受访者提供

  宋倩倩指向身边另一块植物茎干化石讲道:“在大家印象中,蕨类植物都比较矮小,但芦木长得却非常高大。”

  芦木属于楔叶植物化石,是蕨类植物。展柜内人们能看到它的茎髓部内膜化石,细细观察,表面纵肋和纵沟等细微结构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石炭纪是晚古生代第二个纪,始于距今约3.6亿年至2.95亿年。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得名“石炭纪”。芦木在当时成煤的沼泽森林中最为常见,树木非常高大,最大高度达到30多米,相比于它的前辈—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芦木已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逐步占领了陆地。

  奥陶纪生物复原图。受访者提供

  而之后的二叠纪晚期,全球发生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这次事件的一些细节被“写”在了石头上,展柜中的化石像是向我们诉说着隐藏在遥远时光中的秘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生物突然消失了,例如,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一下子踪迹全无,只有不到5%的生命存活下来,地球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海相无脊椎牡蛎化石: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见证者

  您可能很难相信,人们印象中纤弱的植物也会是统治者。

  从三叠纪(2.5亿~2.05亿年)进入中生代,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及松柏类自三叠纪开始迅速发展,晚三叠世成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我们熟知的硅化木属松柏类植物,奇台-吉木萨尔北将军戈壁中上侏罗统产出的硅化木保存完好,产地规模巨大,为世界罕见的硅化木产地。”指着中、新生代展区展厅摆放的几个硅化木化石,宋倩倩如是说。

  侏罗纪(2.05亿~1.37亿年),属于中生代第二个纪,俗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新疆的准噶尔地区和吐鲁番盆地产大量的恐龙化石,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笔石化石。受访者提供

  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极为干旱,以荒漠为主,很难想像,在数千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汪洋大海——塔里木海湾,由于地壳运动“沧海” 变为如今的“桑田”。展柜中一个个保存良好、纹路清晰的牡蛎化石,正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者,为人们揭开塔里木盆地地质演变的神秘面纱。

  牡蛎生活于咸淡水交界处,其化石是古气候资料的优良载体。古生物学家根据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数据及资料分析,得出距今1亿~3400万年前塔里木海湾气候温暖,水体清澈,发育了丰富的以牡蛎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堆积了一套厚厚的贝壳层,至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海水逐步退出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随着天山和昆仑山不断隆升,原来埋藏在地下的贝壳层逐渐出露,形成现在乌恰县著名景观“贝壳山”。

  奥陶纪生物复原图。受访者提供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多称为被子植物的时代,与中生代生物界面貌迥异,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来临。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真骨鱼类等。

  “这些化石为古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信息。”宋倩倩说,古生物化石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只有不到1%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才能形成化石。珍贵的化石好比历史书里的文字,能为地球上发生过的大事件提供线索。而这座看似不起眼的陈列馆,为人们打开地球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在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长廊,领略化石的独特风姿,留下隽永记忆。

宠物美容培训基地

黑翡翠鉴别最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