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犬赏析网

烟火中的蝈蝈欢唱,夜空下的虫鸣旋律

06-24

烟火中的蝈蝈欢唱,夜空下的虫鸣旋律

文/片 记者 张向阳

炽烈的阳光照着大槐树,窗台上的蝈蝈拼命地叫着夏天……这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又闻蝈蝈叫,让人似乎回到了捉蝈蝈、养蝈蝈的童年时光。上千年来,作为从帝王文臣到村夫孩童都喜欢养的宠物,蝈蝈身上体现了久远的文化烙印和人间烟火味。近日,记者探访了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寻觅这带有童趣和乡土气息的小虫,一起倾听自然、追忆似水流年。

为蝈蝈设计商标的前白领

“唧唧唧唧唧唧……”伴随着回音绵长、声声入耳的蝈蝈叫声,小庞正忙着给络绎不绝的客人解答问题。

“我的蝈蝈掉后腿是咋回事?”一位老先生询问。“可能是老了,也可能跟喂食有关。肚子发黑就是老了,喂甜食多了,或者水温高了都容易掉腿。”小庞回答。

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问:“如果它晚上老是叫可咋办?”“把它放到冰箱里……”话还没说完,记者沉不住气了,“那还不冻死了?”“没事,冷藏调到四五摄氏度,时间不要太长,早晨拿出来没问题。养蝈蝈一般温度在25℃—28℃为宜,20℃以上它就叫,低于20℃就不叫了……”小庞回答。

小庞的架子上摆着上百只蝈蝈,震耳欲聋的叫声让人们对话时几乎要靠“喊”才能听见。“这种是天津绿、这是北京黑、这是山东青。您来得早了点,这才是六月,夏季不是玩虫的时候,现在都是孩子们觉得有趣才买来养着玩,真正行家玩的是冬虫,到那时候不光蝈蝈,还有其它像竹蛉、马蛉、黄蛉、电报蛉等等的鸣虫。主要在每年秋季到春节这一段,寿命长的蝈蝈能活八九个月。”

小庞圆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看上去颇像一位“文化人”。一说起养虫,他讲得头头是道,连一些老玩家也挺佩服。

跟小庞一聊天才知道,他叫庞振威,家在广西,来济南快十年了。小庞说,广西没有蝈蝈,2013年来到济南上学时就喜欢上了这些小虫,结果养了一只蝈蝈吵得大家睡不着觉。他工作后干了几年品牌设计,感觉工作压力大,就跟表弟小元一起在英雄山文化市场开了这家鸣虫馆。

记者很好奇:为啥放着好好的白领不干要养虫子?小庞的表弟小元回答:“我哥本身比较内向,他原来做过销售,因为他不太善于表达,所以感觉做的不是特别顺手。养蝈蝈每天跟小虫在一块儿,不需要太多的交流。他比较细心,养虫的活他也上心,养得好、个儿也大,这也是自主创业嘛。”

说起每年的收益,小庞说:“不挣钱是假的,关键是这个事儿比较自由。冬天是旺季,夏天是淡季挣钱少,卖的虫基本上是哄孩子玩儿。冬天的时候有好蝈蝈,状态好、体力好、声音好听,去年最贵的一条卖了三千八百元,这还是普通点的,再好点的六七千元都有。”小庞把以前干的老本行运用到蝈蝈营销和文创产品设计上。“看,这就是我设计的商标。”他指着架子和门口的标志说,记者注意到,这些小标志非常别致,既古意盎然又具有现代元素。

蕴含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蝈蝈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按产地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按体色分类,可分为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等品种。”小庞说。

小小的鸣虫既是宠物,也是季节虫,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商代甲骨文中的“秋”字,就是用一只形似蝈蝈的昆虫来表示,古文字学者将其解释为“像螽斯之形,以示螽斯鸣则入秋。”

蝈蝈与季节密切相连,成为物候特征的反映。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有多篇关于螽斯(斯螽)的诗,是世界上最早记载蝈蝈的文字。《诗经·七月》中有“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的诗句;螽斯有强大的繁衍能力,有祈求多子之意,《诗经·螽斯》一诗就寄托了先民颂祝“宜尔子孙”多子多孙的诗旨,今天人们还用来祝福新人,“螽斯衍庆,如鼓琴瑟”,意思是儿孙满堂,夫妻琴瑟和鸣,感情和谐。它已经不只是自然界的鸣虫,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蕴含着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作为鸣虫之王,古代从皇亲贵胄到文人骚客,再到村夫孩童,都对蝈蝈有着喜爱之情。饲养蝈蝈当宠物至少有千年历史,宋代人就开始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

要说养蝈蝈玩出名堂来的,还要数王世襄先生,他就爱养越冬鸣虫,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王世襄竟然在课堂上玩蝈蝈。他还在书中描述了骑自行车来回一百几十里地去安子沟或牛蹄岭的山里捉蝈蝈的雅事:半夜出发,等进入沟或越岭,已经日上三竿,而蝈蝈才振翅。下午三点就往回返,入城已昏黑多时,到了家累得连怎么下车子都不知道了。

对于初入门的玩家来说,该如何挑选蛐蛐呢?小庞说,挑选蝈蝈首先看个头,俗话说身大力不亏,蝈蝈新脱(刚脱完壳的成虫)一般就挑个大、膀型好的。再就是挑选翅长、翅宽、翅厚者。另外,蝈蝈的脖子要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此外,注意挑选食欲旺盛的,这样的一般攻击性强、体力好。开叫的就挑叫声响亮的,蝈蝈的叫声有脆、亮、憨这三个等级,最好的蝈蝈叫声就是憨叫了。像非常出名的铁蝈蝈,它的叫声就显得声音厚重、洪亮;“绿哥”叫声清脆嘹亮,既好看又好听。

吃得油腻会上火,别喂葱叶辣椒

在小庞的蚡房里,还养着成千上万只的蝈蝈,每天给蝈蝈喂食、喂水,清洗盘子是他日常的主要工作。所谓蚡房,就是繁育蝈蝈的温室。虫友们在冬季里赏玩的鸣虫都是经人工繁育而得,人工繁育鸣虫的技术,行话叫做“蚡虫”。作为欣赏声音的鸣虫,蝈蝈实际上并不是用嘴鸣叫,而是雄虫的两叶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的作用主要是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恐吓敌人。有人也许不知道,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有雄性,雌性是“哑巴”。

小庞说,看上去成千上万的若虫很多,但是成虫率较低,除去雌性的、蜕皮掉杠的,一般能达到20%,能到30%就是很好的。

据介绍,蝈蝈从孵化出来到成虫,要蜕皮7次,每次7天,共计49天才行。每蜕一次皮,它便长大一点,而且每次蜕完皮都要把皮吃掉。小庞说:“蜕皮时特别注意别掉杠。”蝈蝈蜕皮时以头朝下倒挂式,靠重力将新体蜕出鞘外。这个时候最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俗称“掉杠”,掉杠的蝈蝈有“残废”的危险。

喂蝈蝈的学问也不少,据介绍,像胡萝卜、地瓜、黄豆、毛豆,都是蝈蝈喜爱的食物,胡萝卜、地瓜切成指头肚大小的块就行。黄豆需要提前泡软,毛豆生剥开壳即可喂食,一次两粒即可,不能喂得太勤。正说着,一位大爷进来问:“我每次都给蝈蝈喂两条面包虫,这样喂行不行?”小庞回答:“长时间吃面包虫不太合适,吃得太油腻容易消化不良、上火,可以换成素食。”这才知道,原来蝈蝈吃葱叶、辣椒也会加速衰老、缩短寿命。此外,养蝈蝈还要尽量避免喂过甜和黏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很容易黏附在蝈蝈爪子与胡须上,造成蝈蝈自己咬断须、爪。“蜕皮时可以给适当加一些营养,让它吃得稍微好一点儿。”小庞说。

“温度高了,蝈蝈就会大声鸣叫,但是长时间的鸣叫也会消耗体力缩短寿命,所以老玩家不会让蝈蝈长时间鸣叫的。”小庞提醒。

绝活“点药”,古代的助鸣秘笈

蝈蝈作为鸣虫最重要的就是听声音,为圈外人所不知的是,蝈蝈膀的叫声可以通过人工点药来改善。啥叫“点药”?这是古人的人工助鸣秘笈。

据小庞介绍,蝈蝈鸣叫分“本叫”与“药叫”(亦称“点药”)两种。本叫是天然鸣声,药叫则是在翅膀上“点药”,借助外物降低翅膀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蝈蝈鸣叫的声音。

点药不知始于何时,但坊间有一个传说,相传清末宫中一位太监在松树下悬挂蝈蝈笼,一日忽闻鸣声大变,声音变得苍劲悦耳。仔细观察,发现有松脂滴落在蝈蝈翅膀之上,导致声音产生了变化,自此开始有蝈蝈点药法,此法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盛行。据了解,蝈蝈膀上点药的轻重、大小与位置都很有讲究,可以根据蝈蝈的类型、大小、形状、厚薄来具体决定,酌情下药。

点药的工作主要由小元负责,他说:“能叫出憨的蝈蝈极少,普通蝈蝈靠自己叫出憨儿的可能性不大,点药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改变蝈蝈的声音。蝈蝈膀(翅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是左搭翅。根据点的位置不同,有‘明药’‘暗药’之分。所谓明药的成分就是朱砂药,把松香和朱砂等熬在一块儿,点最传统的大红点儿,上膀(翅膀)、下膀都点;暗药主要是铅粉加油料混在一块儿。”

点药是门绝活,两个翅膀要一上一下,名叫“底药”和“盖药”,王世襄先生对蝈蝈点药有详细描述:所谓“点”,就是用烧热的针尖去挑碾碎的药屑,药屑受热融化后附着在针尖上,此时再将针腰靠近蜡烛使其升温,急速直立,使融化的药顺着针尖流下,点在蝈蝈上翅右上侧,药落下即凝固,有小米大小,宛若小红珠镶在翅膀上,此为“盖药”。改变左手手腕角度,稍向外转,亮出蝈蝈底膀的背面,重复之前的操作,用针将药点在底膀背面透明圆膜(名曰“镜儿”)上部的膀筋分叉处(名曰“三岔”),此为“底药”。经过点药的蝈蝈叫声不再尖利刺耳,变得浑厚深沉。

挑葫芦有学问,瓷皮糠胎缎子里

在选择蝈蝈用具上也有很多讲究。虫具,是养蝈蝈的用具,也是蝈蝈的“住宅”。现在夏天天热,为了散热透气,养蝈蝈一般用小笼子,冬天养蝈蝈则一律用葫芦。

葫芦器,又称“匏器”。葫芦的作用是冬天保暖,可以优化蝈蝈的叫声,便于携带和玩赏。“葫芦一般挑选瓷皮糠胎缎子里的,就是皮质越瓷实越好,越细腻越好,胎体发糠是为了吸除杂音的效果好,缎子里指的是里子的细腻程度,最好的就是像缎子一样,上手一摸滑,都是为了出音效果好。”小庞说。

“看,这个就是鸡心!”小庞举起一个葫芦说,养不同的虫儿用不同的葫芦,像养蝈蝈的话,有鸡心、柳叶、油瓶、棒子等器型,比如鸡心,就能让蝈蝈叫声更明亮好听。

王世襄旧藏御制虫(蝈蝈)笼

王世襄研究葫芦,也是始于养冬虫。他在《锦灰堆·冬虫篇》中,专门谈储存蝈蝈、油葫芦这类冬季鸣虫的葫芦,对不同用途葫芦的区别有较为细致的介绍。简而言之,蝈蝈葫芦底尖、腰粗、肚长大;油葫芦葫芦底圆、肚短粗。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蝈蝈葫芦口上不加框,瓢盖儿是用从大葫芦上锯下的圆片、钻上孔充当的。而油葫芦和金钟儿葫芦口上有框,框内镶嵌镂空雕刻的蒙芯。

翻译家杨宪益曾赠诗给王世襄:蛐蛐蝈蝈虽细物,令人长忆旧京华。悠悠虫鸣唤起多少山林野趣和儿时记忆,小蝈蝈与大千世界息息相关,关联着中国人的风俗观念、情感方式,是最贴近天地又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有情物。

广州花鸟市场在哪里?

惠比特犬能长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