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始铸于应天府(今南京)。该钱铸期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谅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续铸大中通宝。颁行五等钱式,增铸“当十”一种,背穿上“十”字;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再铸。第二次再铸,即背面铸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均有五等。
而大中通宝背京钱的铸期即是第二阶段由其时的京局(南京)所铸。其中,折五背京式,又分为两个版式,一是背“京”字形小,呈“小京”,二是背“京”字字形大,称“大京”。两种背京式皆遗存稀罕,有泉谱“小京”式定三级,“大京”式定二级,故“大京”之式乃为大中通宝钱品系中的珍稀品种之一,甚为罕见。
十多年来,愚在博客上曾经先后鉴赏过十多品自藏的各式“大中通宝”钱。而今检点帐中所藏,尚未公展已有的“大中通宝背京”钱。是故,今日赏泉,特将这品极罕见的“大京”版式钱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与泉友共同鉴赏一番。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大中通宝”四字,直读,楷书书体,背穿上“京”字。品其书意,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楷书中规中矩。续可见其笔划清晰,横直竖立,力道十足,整体书相凸显自然遒劲。其中,背穿上“京”字,字形硕大,笔划粗遒,正是谱载之“大京”版式可以确断无疑。毫无疑问,品文识书,本品书相凸显大中通宝钱书相之鲜明风格,无异无邪,正是其时京局官炉所铸,其门得开,难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十分规整,直径约为40.84毫米,重约21.81克,铸体足料厚实,折五形制(因大中钱较独特的形制决定,其折五型钱径均在四十毫米左右,故其定折五型)。续可见,其制式为窄缘,穿廓粗细适中(谱载品拓图显示穿廓较细)。其铸体方圆廓正,平坦地章,穿轮皆为干净。再观其字廓,亦是轮廓分明,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因其锈蚀偏重,故笔划因锈蚀而有局部粘连,乃铸品之自然现象。如此,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整体铸相规整,穿轮干净,乃其时官炉所出,本色展现,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锈痂裹缚,老生坑锈相,出土已有二十多年之久。其锈色纯真,老锈硬痂,层层覆盖,深浅相间,分布自是十分的自然。测其锈痂皮壳,坚硬而不糟,可抗刃击,真实老锈无疑,伪不可及。再可辨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凸显老旧。是故,无需细表,辩锈识浆,本品如此锈相正是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门洞开,完全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大中通宝背京(大京)”版式铜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过关斩将,实乃毋容置疑之品。如前所述,该钱折五大京版钱,十分稀罕,仅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来看,直至如今,此式钱过关之真品公展亦是极罕,可谓凤毛麟角,由此可见,其确属珍稀之品,收藏价值颇高,值得倍加珍惜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