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那个“变色浮漂”的,文章发表以后引得很多钓友来评论,直到现在几个月都过去了还能收到新评论。
我看了大家的回复,发现两极分化很严重。说好用的是特别好用,说不好用的直接就骂这东西是智商税。
我虽然也不爱用这个,但要说是智商税还不至于,起码在我的观念里它还达不到,因为他真的会变色~
那么哪些东西在我看来是真的智商税呢?来,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盘点一下钓鱼那些年我交过的智商税。
注: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是我的主观想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请大家理性看待。
第一件:斑点线
说他是智商税,是因为斑点线的卖点是“隐蔽性强”,不容易让鱼发现,有些店家甚至打出“零察觉”的广告词,而我觉得鱼线的颜色和隐蔽性强弱没啥必要关联,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
斑点线出来也不过几年,可是在没有这玩意儿之前鱼不是也照样钓吗?或者换种说法,有没有谁敢说,用了斑点线以后鱼获明显增加了?钓的鱼更大了?
大家可以去做个实验,同样的钓位、同样的装备,先用普通线钓一小时,然后用斑点线钓一小时,再换普通线钓一小时,再用斑点线钓一小时。最后对比一下鱼获,看哪种线钓得多,避免偶然性因素,这种实验可以多做几次,这样能很好的证明。
我个人觉得,鱼是能察觉鱼线的,但大部分情况要触碰到才行,而且它并不知道这是鱼线,只是吃饵的时候可能会有“异物感”,也就是说鱼线的粗细、软硬才是重点。还有就是调钓导致的鱼线在水下的状态也有影响。至于鱼线的颜色,可以说微乎其微。
有人看到这个可能就急眼了,说:很多鱼塘、水产行业都在用啊,你怎么能说是智商税呢?
鱼塘才多大面积,而且水也不深,可是野钓面对的是大江大河,这种地方撒几把增氧颗粒就想要增加溶氧量,可能吗?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当水中缺氧,鱼的身体感到不适以后,就算补充了足够的氧气,它也不见得立马就开口,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何况撒几把增氧颗粒也制造不出足够氧气。
比如野钓的时候很闷热,鱼都浮头了,但后面下雨了、刮风了,理论上来说溶氧量就增加了吧,但你会立马狂拉吗?
在黑坑作钓时,天气闷热鱼不开口,老板打开增氧机有时候倒能见效,但增氧机制造的氧气和小小的增氧颗粒是完全没法比的。
钓鱼圈里对小药的看法一直是褒贬不一,玩黑坑的大多支持、玩野钓的大多反对。
其实我觉得小药本身是没什么错的,也不能说完全没用,错的是卖小药的人,只有那些虚假宣传、没有底线的商家才是罪魁祸首。
但凡你看到一秒开口、三秒上鱼、钓哭塘主、一滴清塘这些字眼时,我觉得就可以直接忽略这个产品了,先不说小药有没有用,就冲商家这种把钓鱼人当傻子的行为,再好用也不用。
现在短视频很火,很多商家都通过拍视频宣传自家的产品,这个本来没啥好说的,但有一些不良商家就喜欢把钓鱼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地上挖点泥巴,喷一点药水,丢下去就上鱼了;折一段树枝,喷一点药水,又上鱼了;甚至空钩喷药水也行。
真有这么牛的产品,自然水域的鱼早被钓完了、竞技比赛也不用举行了,这是李大毛看了流泪、化绍新看了心碎、邓刚看了都得跪的产品啊。
有趣的是商家在直播介绍产品的时候还说要选好钓位、注意天气,我的天,你的产品那么牛,空钩都能上鱼,还看什么天气钓位啊!
钓鱼圈中的智商税还有很多,这里我只举例三个我认为比较过分的,如果大家想到什么可以补充,大家在评论区多多交流,这样一些新手朋友看到后就能避坑了。
另外,之前有好几个钓友问到一个关于鱼竿的问题,那就是“石墨烯鱼竿”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个我了解不深,所以不太好下结论,但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大部分还是作为一个“噱头”吧,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