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了解并熟识一些古钱币的基本知识,是我们的职业素养。近日,有不少的人们咨询小编问:“收藏者口中所说的小平、折二、折三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就来作为一名古钱币的爱好者,给有这部分疑惑的人们讲解一下,这些基本小知识。
铜钱在我国古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市场认同率可等同于我们当下社会所使用的人民币。在古时候,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购买主要是依靠与铜钱,虽然古代也有像黄金、银元宝这样的贵金属货币,但是基本上都流通于贵族圈中,老百姓是接触不到的。不要看这小小的铜钱在当代总是成吨成吨的出现,但是在古代其作用还是十分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的小平,就是古钱币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又被称为平钱。具体指的是我国古代所发行钱币的一种面额。其钱币的具体含义有点像,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民币中的一元、五元、十元等的面值一样。在古代,小平钱是铜钱中最为普通的一枚形制,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使用铜币时代中的最小代为。其钱币的直径一般在2.4cm—2.5cm之间,其重量约在3—4克左右。
小编这样讲解,可能不太直观,人们也无法更好地理解,小编换一种说法。据我国的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盛世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三十六枚小平钱,可以购买一石米。使用现代的计量方法就是,一枚小钱可以购买3.28斤大米,能够完全满足三口之家两天的主食。
在古代北宋时期“交子”出现以前,我国是没有纸币的身影。老百姓的生活主要就是依靠于铜钱。但是铜钱同样有一个弊端,在古代钱币的计量单位中,一千枚铜钱为一贯,一贯的重量一般在四百克上下,快要到一斤的重量。如果老百姓出行,随身携带五贯、十贯铜钱还是蛮重的。因此,朝廷为了解决这样现象的出现,就发行了较大一些面值的铜币,也就是人们口中所的折二、折三钱。
折二钱,别名为当二,其含义是一枚当二文。钱币的整体形态略大于平钱。钱币的直径一般在2.7—2.9厘米之间,重量在5—8克上下。折二钱最早发行的我国古代的南唐李璟交泰二年,名为唐国通宝钱币,直至北宋、明朝时期,我国依旧有发行折二钱的身影。
折三钱是古代当作三文所使用的钱币。其钱币的直径一般在3.1厘米左右,重量在10克左右。在北宋、南宋以及明朝时期均有发行并且使用折三钱的习惯。
折二、折三钱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出行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折二、折三钱是没有在其钱币上标注面值的。因此,也就造成了老百姓只能依靠其钱币尺寸和重量去判断钱币的面值,也使得部分老百姓放弃使铜钱,转用实物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