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起天幕,挂上露营灯,自今年入春以来,朋友圈里的玩家们“不是在搭帐篷,就是在去搭帐篷的路上”。露营正从一项小众户外运动发展成年轻人的社交方式。露营经济的火爆,通过各大社交平台上能够直观地看出来。仅仅在小红书上,关于露营的笔记就已经超过382万篇。
有业内人士指出,露营经济目前还处于普及阶段,它的火爆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向往,这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带动的国内户外用品产业升级。
露营体验可买可租
完成一次精致露营需要购置哪些装备?
“帐篷、营地车、蛋卷桌、克米特椅、收纳箱、卡式炉、户外电源、蓝牙音箱、迷你制冰机等。”正在户外用品店内选购的消费者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采购清单。记者看到,在高先生列出的数十项装备中,单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总价已近万元。“我这个在露营圈仅仅算个入门,很多人投入都是万元起步。”
随后,记者根据小红书上一份网友分享的装备清单搜索发现,如果露营者在性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装备颜值,购置所需装备要近十万元。“我的几个朋友还备有多套不同风格的装备,根据环境和心情自己搭配,甚至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露营美学。”高先生告诉记者,“说到底还是‘拼装备’”。
近万元的装备门槛并不算低,但并没有挡住人们露营的脚步。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618”期间数据显示,平台运动户外用品同比增长662%。据《百度×京东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便携桌椅床、救援装备、帐篷/垫子、野餐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达541%、227%、165%、142%。
另一方面,也有玩家蹚出了一条成本较低,体验却不差的新路子——装备租赁。
“是不是自己买的不重要,能出片就行。”大学生小吕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租赁,不光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担心自己会有“三分钟热度”。“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露营,下大成本购置装备担心用一次后放在家里‘吃灰’”。
目前,小红书上的“露营装备租赁”相关笔记已经超过一万篇。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露营装备租赁”后,跳出了几十页商品信息,其中多数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消费者可以每天不到一百元的价格租借一套便携桌椅,也可按人数选择商家搭配好的“全套露营套餐”。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出租的露营设备成本不高,大概租四五次就能回本。但想做出规模不易。露营装备租赁对于消费者来说属于一次性的体验消费,客源并不稳定,复购率偏低。体验过后,对露营无感的消费者自然不会复购,而真正喜欢精致露营的消费者会按自己需求购置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哪种消费方式,都需要有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国产品牌崛起
记者了解到,露营本是舶来品,在2000年前后传入国内,与露营一同进入中国的,还有诸多国际露营品牌,如Nordisk、Snowpeak等。它们都曾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占据露营销售榜头部。但随着露营在国内走向“顶流”,定位在大众市场的国产品牌被推到聚光灯下并迅速崛起。
“国产品牌已经占据国内露营市场的主流。”“什么值得买”露营行业专业编辑韩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高端海外品牌体量虽大,但整体增速远低于国货大众品牌。与动辄几百元一个的Snowpeak杯子、几千元一把的折叠椅相比,国货已经成了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高性价比选择,“从产业链来看,经过多年积淀,中国品牌已经从代工厂阶段成功转型自主原创,产业链地位较为稳固,产品质量有保障,设计上也更懂国人文化审美。”
今年5月,社科院发布的《2022国货市场发展报告:新媒介、新消费与新文化》显示,59.5%的消费者对国货品牌非常看好、支持国货品牌发展;30.7%的消费者对国货比较看好,希望国货品牌越做越好。持两种观点的消费者共同占比超过90%。
如今思凯乐、牧高笛、骆驼等本土露营品牌备受消费者关注。思凯乐品牌更是成为户外用品行业内唯一一家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和供应商。
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冬奥特许商品在设计之初便融入了冬奥、国潮的元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仅一款水壶的设计草样就有十几版,研发时间近半年,最终方案上呈现出九个冰墩墩错落有致地摆出不同的滑雪动作,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与其说是塑造一款好的产品,户外用品行业更像是在打造一种更健康、更新颖的生活方式。每家厂商都应该及时洞察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而不是闭门造车。”上述人士介绍,另一款冬奥特许帐篷在功能研发时充分调研消费者需求,可以实现全自动三秒速开、按压收纳,外帐还可单独作为遮阳棚使用,做到一帐两用。
此外,在材质运用上也更加贴近真实需求,冬奥特许水壶采用316医用级不锈钢,相比传统不锈钢的抗腐蚀性更强,也可以容纳汤类的饮料。
对此,思凯乐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来看,我国的露营经济还处于向宽度发展的过程,或者说还处于普及阶段。现在的露营与刚传入国内时相比更注重“分享”,即消费者在每次露营结束后会把经历社交媒体上,在分享中获得快乐。这实际上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户外用品乃至露营产业的发展。
文|摄 本报实习记者 刘 元
来源: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