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种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肯定是繁衍,毕竟只有繁衍才能将种群延续下去,如果灭绝了,即使在过往中再怎么风光,也只能存活在书中或者传说中了。为了能够顺利地传宗接代,动物们也是各出奇招。
有为了博取雌性青睐翩翩起舞的雄孔雀,也有着一生只为交配的宽足袋鼩,甚至还有为了繁衍心甘情愿将自己奉献给雌性的鮟鱇鱼和螳螂。自然界当中当然也有着“隔壁老王”,它们会偷偷地完成交配,还让别人帮忙照顾后代。毕竟我们不能用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去谴责动物,那么自然界当中最强的“隔壁老王”到底是谁呢?
自然界当中最强的隔壁老王其实是一种鱼类,它的名字叫做斑光蟾鱼。斑光蟾鱼属于蟾鱼科,光蟾鱼属,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的海域当中。最初发现斑光蟾鱼的人是查尔斯·弗雷德里克·吉拉德,他观察到这类鱼特殊的发光属性,就给它们取了这个名字。
斑光蟾鱼的栖息深度为0到366米的范围内,通过人类拍摄的相关视频可以看出,它们喜欢将自己隐匿在海中的石块或者珊瑚丛当中,这种“洞穴”会给予它们非凡的安全感。它们的颜色有的是黄褐色,有的呈青铜色。整体看起来还是非常修长的,头部和嘴巴都异常的宽大,和我们常见的鲶鱼有些相似。
与深海鮟鱇鱼一样,斑光蟾鱼也会发光,并且也以此作为吸引猎物的诱饵。不同之处在于,斑光蟾鱼的发光器遍布全身,换句话说,它的身上有上百个发光体,可以发出亮光。
那么,斑光蟾鱼究竟是怎么变成“隔壁老王”的呢?这还要从斑光蟾鱼差异极大的两种雄鱼说起,动物的雄性体型有差异是很正常的,毕竟生物体本来就不可能一模一样。但是斑光蟾鱼的雄性之间差异很明显,一类雄鱼看上去十分健壮,是雌鱼心中完美的交配对象。而另一类雄鱼的体型非常瘦小,甚至都不及雌鱼的二分之一,因此往往在择偶行动中被嫌弃。
被嫌弃的瘦小雄鱼却铁了心要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以就走上了“隔壁老王”的道路。首先斑光蟾鱼生活和繁殖的海域深度有所不同,虽然平时生活在深海当中,但是需要繁殖的时候它们都会前往浅滩。
强壮的雄鱼会在浅滩当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始“筑巢行动”,其实就是在石头缝中修建出一个洞穴。
做完准备工作之后,雄鱼就会在巢穴当中扇动自己的鱼鳍,发出声音吸引附近的雌鱼。雌鱼听到动静之后就会前往查看,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召唤”吧。当雌鱼抵达巢穴时就会产下许多鱼卵,表示自己对这位强壮的雄鱼十分满意,同意繁衍。产卵完毕之后,雌鱼就会退出巢穴游走,留下雄鱼给鱼卵受精并且孵化它们。
到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从拍摄到的照片来看,跟着雌鱼一同出现的还有一条“小鱼”,由于体型很瘦小非常不起眼,所以往往会被大家忽略。而它就是最强的“隔壁老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瘦小的雄鱼并不具备建筑巢穴和吸引雌鱼的能力,所以它们就只能“浑水摸鱼”地跟着雌鱼一起前往其他雄鱼的巢穴。等待雌鱼产卵完毕,它们就会借机排出自己的精子,使得部分鱼卵受精,这一气呵成的操作很难被巢穴中健壮的雄鱼注意到,毕竟那时的它正沉浸在求爱成功的喜悦当中。
也有一些不便挤进巢穴参与交配的瘦小雄鱼,还会留在巢穴的门口等待雌鱼产卵完毕,再排出精子用鱼尾扇动进巢穴,以此偷偷完成交配。不论是哪一种,这种瘦小的雄鱼无疑都完成了自己的繁衍任务,虽然看起来有些不道德,但是自然界当中是没有所谓的“伦理道德”约束的。
可能巢穴中健壮的雄鱼也注意到了门外这个“浑水摸鱼”的仁兄,但是总归是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好事,所以它并没有表现出很愤怒或者要追究的意思。不仅如此,这条雄鱼还会在巢穴中留下照顾这些鱼卵,直到它们彻底被孵化,这其中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是它亲生的,但这对于它来说并不重要,自愿帮别的鱼“养娃”。
如果说斑光蟾鱼当中有着浑水摸鱼的隔壁老王已经是非常奇葩的事情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会告诉你, 蟾鱼目的奇葩之处远不止于此。海洋当中的鱼类虽然有很多种,但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却基本没有。肯定有人会说海豚不是会叫吗,但是海豚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
蟾鱼是40多种底栖鱼类的统称,这类鱼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其外形和上文所说的发光蟾鱼没有太大的差异,头都是又宽又大。神奇的是,多数的蟾鱼都能够发出声音,如果是被饲养在鱼缸当中,人往往能听到它发出的呼噜声或者呱呱声。
科学家经过研究之后认为蟾鱼的发声和我们所理解的“发声”并不同,它们是使用自己的鱼鳔发出声响的,鱼鳔震动的频率可以发出我们听到的那些声音。这可能算是它们的信号和语言,毕竟斑光蟾鱼就是以此来吸引雌鱼靠近自己的洞穴并且产卵的。
鱼类交往时使用的音频范围为20-1200赫兹,人耳能听见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而因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很快,故人类很难听到鱼鳔振动的声音,想听到鱼音,可能需要借助水下听音器。
此外可别小看了蟾鱼,它可是曾经进入过太空的鱼。大家都知道,人类在进行太空遨游的时候会在允许的条件下携带一些动物,虽然它们的作用和“小白鼠”非常类似,但都是被用于研究的。1997年时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带着一条毒棘豹蟾鱼飞入了太空,以此研究失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瘦小的斑光蟾鱼之所以被称为最强的“隔壁老王”,是因为它的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甚至没有被“原配”怀疑。从繁衍的视角来看,斑光蟾鱼这种行为是被迫的,如果不这样做,它的基因就无法延续下去。而自然界当中还有一些生物,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变成了“隔壁老王”。
“斑光蟾鱼一家”
馒头蟹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螃蟹算得上是自然界当中“爱老婆”的典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到繁殖期时,雄性馒头蟹就会寸步不离地跟着雌性,而且由于二者体型的差异,雄性馒头蟹可以使用大大钳子将雌性保护在自己的“怀中”。所以处于繁殖期的馒头蟹夫妇可谓是如胶似漆,很少分开。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雄性馒头蟹会立即警惕开始逃跑行动。并且逃跑的时候也是“拖家带口”,所以在拍摄的视频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雄性抱着雌性逃跑的画面。这与我们常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不太一样,这种“爱情”确实让人动容。
但是馒头蟹在慌乱逃跑的时候,有时并不会注意抱走的是不是自己的“老婆”。所以有些雄性馒头蟹往往会带着别人的老婆跑路,在安全之后才会发现“抱错了”,让人啼笑皆非。不过它们也不会返回将老婆换回来,毕竟都已经跑散了,想再找到原配无疑是“大海捞针”。
因此抱错老婆的馒头蟹就会和“别人的老婆”既来之则安之,毕竟只要是雌性可以进行交配就可以了。所以馒头蟹总是在意外当中变成了“隔壁老王”,这还真不能说是它的错。
我们从人类的视角去看动物界当中的爱情必然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是高智商生物,在我们的心中有着伦理道德的约束。而自然界当中其实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毕竟在动物们看来,繁衍壮大种群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动物界当中有不少动物都被“绿”了。
以大家经常见到的猫为例,每当猫的发情期来到,它们就会表现出交配的欲望。家养的猫可能会被主人安排“配对”或者做绝育一劳永逸,流浪猫就不一样了,它们在这时就会自由地进行交配。
母猫发情时可以与多只公猫进行交配,并且诞下的小猫可能也属于不同的“父亲”。公猫的生殖器上长着“ 倒刺”,这些凸起不仅是为了刺激母猫排卵完成受精,也是达到清理目的,避免成为“绿帽侠”。
有一类蜘蛛也是如此,因为雌性蜘蛛的体型要比雄性大,并且在繁殖期是可以和多只雄性完成交配的。所以有些雄性蜘蛛就会在交配时选择“自宫”,让生殖器断在雌性蜘蛛的生殖器中,确保后代基因的纯正。这种为爱“自宫”的行为确实很有勇气,这可能就是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的体现吧。
在自然界当中也是有真爱存在的,比如说遵循一夫一妻制的企鹅。它们会共同抚育后代,雄性企鹅和雌性企鹅一样承担着家庭责任,因此双方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有一只去世了,另外一方可能会为之殉情。
白头海雕也是动物界中“忠贞”的典范,因为它们奉行着终生配偶制,能够在长期的生活中保持着忠诚。这种规范的一夫一妻制会持续到一方死去,许多的白头海雕在伴侣死去之后也不会再寻找新的伴侣,可以说是非常长情了!
生物学家表示,在鸟类当中,一夫一妻制是比较常见的。这可能与小鸟的成长需求有关,毕竟雌鸟需要在巢中守护着鸟蛋或者幼鸟,确保它们不会夭折。雄鸟则肩负捕食和喂养幼鸟的责任,这样“男主外,女主内”的设定使得鸟类双方必须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自己的种群维持繁衍。